您当前所在位置:

关于高职公共英语课程建设的探索

2013-04-11

【摘要】: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归纳总结人类教育活动的科学理论与实践,探索解决教育活动产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教育问题,从而揭示出一般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精品学习网论文网为您提供教育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论文摘要:当前的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一味承袭传统的“本科压缩型”人才培养模式——重学术、轻实践,重语篇、轻听说,重语法、轻交际,使英语教学一直以来都存在费时低效的现象。有鉴于此,2004年教育部正式启动了CET改革项目,对四、六级题型和考试内容进行了大幅度调整,不仅突出了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查,更加体现了“以社会需求为中心”的人才培养理念。这种理念需要高职高专的英语工作者走出象牙塔,深入、全方位地了解社会需求,并对高职高专公共英语课程进行更有效的改革和实践。

论文关键词:社会需求;高职高专;英语课程建设;改革与实践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自1987年开始推行以来,就与大学英语教学之间产生了非常密切的关系,同时也对大学英语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学生耗费在英语上的费用不仅大大超过其它课程,而且耗费在英语学习上的时间也数倍甚至数十倍于其它课程。多年来,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一度成为许多高校英语教学活动的一个目标。高职高专由于一直走“本科压缩型”的教育模式,加之社会对四级合格证的认可,学生过级率成为衡量英语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量化指标。但学生毕业后真正称得上英语“过关”的人却为数不多。即使那些通过四级考试的学生,听说能力、交际能力、实用写作能力亦不容乐观。因此,2004年教育部正式启动了CET改革项目,自2005年6月起,四、六级考试成绩采用满分为710分的计分体制,不设及格线;成绩报导方式由考试合格证书改为成绩报告单,考后向每位考生发放成绩报告单,报告内容包括:总分、单项分等。从试题形式来看,新CET4减少了多项选择题,增加了主观题型,改革后的测试内容和题型不仅更丰富,而且更全面地考核了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从试题内容来看,听力理解的分值由原来的20%增加到35%,增加了长对话理解,复合式听写也成了必考题;阅读理解增加了10%的快速阅读,而总的分值从原来的40%降低到35%;词汇部分由传统的单词和语法部分转变为仔细阅读中的选择填空,用来考核学生篇章语境中的词汇理解和运用能力。另外,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口语考试仍将与笔试分开实施,继续采用已经实施了多年的面试型四、六级口语考试(CET—SET)。同时,考试委员会将积极研究开发并适时推广计算机化口语测试,以进一步扩大口语考试规模,推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考试改革的方向是在保持考试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公正性的同时,使考试最大限度地对大学英语教学产生正面的导向作用,即通过四、六级考试的改革,引导师生正确处理教学与考试的关系,更准确地测量我国在校大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英语听说能力,以体现社会改革开放对我国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要求,从而使高校英语教学更加适应我国高等教育新的发展形势,满足新时期国家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四、六级考试的改革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理念,这种理念不仅为本科院校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测试工具,更有效地评估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同时也必将会对今后的高职高专公共英语课程建设中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教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试项目等多方面的改革与实践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课程建设中教学理念的转变

1.对“人才培养目标”认识上的转变

对比以往的高职高专教学理念及教学模式,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从未被放在人才培养目标的首位,这一弊端在英语教学中尤为突出,从而导致高职高专层次培养出的英语人才缺乏特色,缺乏竞争优势,无法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基于上述问题,教育部颁发的《高职、高专英语课程基本要求》中,明确了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目标一将以往的“以本科教育为标准,重视学术性人才的培养”转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满足社会需求”为目标,这恰恰与四、六级考试改革的导向不谋而合。过去,高职高专教师对“人才培养目标”概念模糊,只是机械地按课时、按教材授课,虽是科班出身,但绝大多数教师缺乏社会实践,缺乏对社会所需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语言能力的了解。因此,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多采用以传授语言知识为主的教学方法,教学重点主要停留在词汇、语法层面,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教学法一直未得到充分重视,无论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到考试项目皆缺乏对学生进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跨文化交际的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学习策略未能得到充分挖掘,重新定位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势在必行。四、六级考试的改革为我们进一步明确了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趋势,即以社会需求为基准,在教学过程中加大听说能力的针对性训练,加强交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并注重专业与语言的结合。“人才培养目标”的重新认识和定位为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奠定了基础,为改革的实施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