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试论学科建设及学科梯队的支撑条件

2013-04-12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所配置的学科支撑条件可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一是生存条件,含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这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很难想象,在当今发达社会及其物质条件下,学科骨干们还会在住房简陋、收入低下、配偶分居、子女受教育困难、生活没有安全感、无政治地位的环境里能够安心搞科研和教学。目前,许多高校相继实行的校内津贴、改善住房条件、创造宽松的人际氛围,解决配偶子女问题等都是对应于这一部分的支撑条件。

二是发展条件,含社会交往和相互尊重两个方面,这是人才得以发展的基本条件。知识分子的特点和搞科技工作的特点,决定了学科建设不是群众性大范围的普遍活动,需要一批学科建设人员默默地长期工作,同时又要通过他们联系和带动全体教职工,以学科建设促进教学改革。在基础薄弱的一般院校,这一活动要得到全体人员的理解和支持,需要经过一个时间段的思想转变过程。难以想象,当学科建设活动不为周围同行所接纳、不为领导所支持、不为群众所理解时,这一活动还能够维持下去。因此,高校可以通过校报、广播电视和各种会议等媒体形式大力宣传学科建设和学科梯队,将学科建设工作提高到高校能否可持续发展和稳定的高度来认识,从而营造良好的大氛围,使学科建设工作受人羡慕,学科带头人及其骨干受人尊敬,为优势学科在梯队师资培养、科研经费倾斜、科研设备购置、研究生招生及教材编写等方面给予充分的重视和实质性的资源配备,避免普降甘露和蜻蜒点水式的资源分配模式。

三是提高条件,即为优秀的学科带头人及其骨干提供实现自我价值的相关条件。这批人是高校建设的中坚力量,代表并掌握着最先进的生产力,当他们个人所有的潜能与优势都被发扬得淋漓尽致之际,也就是其具有的生产力完全转化推动科技“雪球”向前滚动之时。高校改革要确保一支高水平、高学历和年轻化的师资队伍,就是要确保并稳定这一批人。用人所长,安排其到合适的管理领导岗位或学术领导岗位,从而更有利于学科资源的配置和学科宏观管理以及人才的自我价值实现。对于这批人中的一部分人所带的个人小节问题,要通过组织的帮助关怀教育和实践的磨炼予以逐步改正,切不可因小失大。

5关于科技人才德才的甄别

重视、重用和爱惜科技人才的前提是其人真正为才,这样才会形成层面性的正面效应。否则引进的“人才”不能与既有的学科梯队有机融合,还会在梯队内引入内耗。对于如何甄别“人才”的问题,笔者认为,科技人才的价值测度分布于德和绩两域。有德无才形同庸人,有才无德形同小人,庸人成不了事,小人则会坏事。我们应当在德、绩两域同时考察科技人才的水准。

“绩”的考察容易显然化。其人的学历、职称、主持的课题数量和级别、获奖的数量和级别、发表论著的数量和级别、被国际三大检索收录论文的数量、在国家和部省的学术机构中担任职务的情况、指导博士生和硕士生的情况、科研方向和内容的稳定性等等,都是绩的具体表现。

“德”的考察不易显然化。,可以考虑通过以下途径进行考察:①通过言谈举止考察其人的思想品质。②通过短时使用考察其人的团队精神。③考察其人的科研历史记录,以稳定期的长短判断其人的合作能力。④考察其人的成果署名情况,判断其人的学科组织能力。⑤到原工作单位外调,掌握其人第一手的“德”的资料。⑥根据引入人才时其人对工作待遇和生活待遇两方面要求的差异,判断其人的思想动机。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精品学习网 > 论文 > 人文社科 > 教育 > 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