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yangk
2016-01-12
论文的选定不是一下子就能够确定的.若选择的毕业论文题目范围较大,则写出来的毕业论文内容比较空洞,下面是编辑老师为各位同学准备的2500字教育学论文。
一、文学批评标准的多样性
文学批评标准,就是衡量文学作品价值、判别一个作品高低优劣的尺度。文学的价值属性是复杂、多样的,由此相应地决定了文学批评的标准也是多样的。从文学批评发展史来看,不同的批评家由于立场的不同,他们所持的标准也不一样。例如,孔子曾提出“尽善尽美”的批评标准,恩格斯认为“美学的和历史的观点”是批评的“最高标准”,毛泽东在革命战争年代提出了“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的文艺批评标准。
当代文坛上还有人提出“真善美相统一”的比评标准、“思想性、艺术性、真实性相统一”的批评标准等等。这使得批评标准呈现出主体性、客体性、随机性和变动性等特点。所谓批评标准的主体性,是指批评主体由于审美理想和价值观念不同,形成批评标准的不同内容和特点。当不同的批评主体面对同一批评对象时,必然会根据自己的标准做出不同的认识和判断。如同样是强调真善美的统一,古希腊的思想家普洛丁认为三者统一于神,这和当代中国批评家的理解相差何等之远。即使是仅从道德范畴来谈善,也有各种不同的善恶观念和标准。俄国作家托尔斯泰完全否定莎士比亚,甚至认为莎士比亚根本不是艺术家,其作品也不是艺术品。他得出这种结论,原因之一就是从基督教博爱主义的特定道德标准出发来衡量莎士比亚的作品。在他看来,《哈姆雷特》等作品充斥着复仇和残杀,好人和坏人无区别地“大量死亡”,缺乏明显的惩恶扬善的内容。因此没有道德上的力量,也根本不应该成为基督教世界的文艺表现形式。正因为同样道理,对于表现农民起义的《水浒传》,对于歌颂自由爱情的《红楼梦》,由于善恶观念的不同,也必然会有不同的评价,有人把它们当作生活和斗争的教材,有人则指责它们“诲盗”“诲淫”。
所谓批评标准的客体性,指的是由于批评客体本身固有的某些性质特点和功用,自然形成了对它们进行衡量和评价的标准。以文学作品而言,有体裁、题材、风格、篇幅等不同,这不同的对象存在便会形成不同的文学观念和批评标准,它们之间不能互相替代。在这方面,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最为有害,如将政治标准绝对化、庸俗化,认为或要求一切作品都应表现政治斗争和政治思想内容,甚至连大量的山水诗、爱情诗也都要挖掘其政治上的微言大义;将现实主义文学观念作为规范一切文学的模式,否定贬斥其他各种流派、思潮,甚至使得着名作家郭沫若也不敢承认自己的浪漫主义倾向。还有将某种文体的特点作为衡量其他文体的标尺,例如用叙事文学中的人物典型化来要求诗歌,用民歌的特点来要求一切诗歌。实际上,文学批评客体的丰富多样,决定了批评标准的多样性,就像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一样,需要有适用于不同对象的不同标准。所谓批评标准的随机性,指的是由于客观环境和现实需要不同,批评活动的主体和客体的沟通和契合会有着随机的特点,由此形成批评标准的不同。刘勰提出:“是以将阅文情,先标六观:一观位体,二观置辞,三观道变,四观奇正,五观事义,六观宫商。斯术既形,则优劣见矣。”(范文澜:《文心雕龙注.知音》。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715页)他所提出的“六观”,实际上是六项既各自独立又互相联系的批评标准,涉及到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的许多方面,而重点又在艺术形式。具体包括了体裁选择、遣词造句、源流演化、艺术手法、典故引用、声调韵律等方面。这些标准既可以综合运用,也可以分别运用,还可以和其他标准如作品内容衡量标准结合起来使用。这样,具体怎样运用标准就不能不带有很大的随机性。而当批评家运用某一种标准评论作品时,并不意味着他一定忽略了其他方面,忽视了其他标准。
标签:教育学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