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该报道来看,搜集蒙文古籍的工作在较短时间内确实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根据1959年的统计,内蒙古图书馆的收藏中已收存T14612册蒙文书籍。[25」在1956一1964年间,伯·胡格吉勒图、娜仁等人积极参加了内蒙古图书馆搜集、注册蒙文古籍的工作,特别是“老馆员王庆先生多寸该馆收藏基础的莫定有巨大的功绩。" [26」根据副研究馆员德力格尔所撰《<中国蒙古文古籍总目>编纂情况及全国蒙古文古籍的鉴别统计》一文,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图书馆藏有蒙文古籍6280种,内蒙古图书馆有2100种,内蒙古大学图书馆有1542种,内蒙古师范大学图书馆有 1625种。研究馆员乌林西拉主编的《中国蒙古文古籍总目》收录的1. 31万余条蒙文古籍〔2幻中,90%以上的书籍是在20世纪50年代搜集的。在60年代后期的“文化大革命”中,那些尚未来得及搜集的古籍遭到前所未有的摧残。除了内蒙古师范大学的部分藏书被造反派焚毁外,其余的大体上未受到多大损失,迎来了今天的好时光。
蒙文古籍的搜集工作虽然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暂时停顿,但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重又恢复。《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关于请求抢救整理少数民族古籍的报告》中指出:“少数民族古籍是祖国珍贵文化财富的一部分。抢救整理少数民族书籍的工作是极为重要的工作。各地各有关机关应加强对该项工作的领导,在人力、财力、物力方面给予支持,并为整理民族古籍的专业技术人员配备所需要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因该政策自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传达落实到各盟市旗县的各有关机关,便再次出现了一个长期的搜集蒙文古籍的热潮。例如,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前任图书馆副馆长纳吉善夫、副研究馆员哈斯高娃于199。年4月从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购回270册古代木版蒙文经卷入藏。内蒙古大学图书馆在90年代下半叶播出电视广告,先后搜集入藏了300多种蒙文古籍。
总而言之,在内蒙古地区蒙文古籍的搜集保存工作从上世纪初起即有了基础,可是由于时代的原因,留存至今者甚少。而解放后由于国家重视蒙古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把蒙文古籍的搜集保存工作置于重要地位,投入了极大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有组织有计划地在全国各地宣传搜集注册蒙文古籍工作的意义,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得到更多机关、团体和各界的热情支持,使这项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其中以下两方面的工作起了较大的作用,一是派专人下去搜集,二是收藏者自己捐赠。这里应当指出,后者起的作用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