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探析藏书与著述:傅乐淑的生活世界

2012-12-29

    【编者按】:广义的“历史学”是对“史”进行同时合训而产生的“史有二义”的统一体,精品学习网为您提供历史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历史学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写作中的难题。

探析藏书与著述:傅乐淑的生活世界

论文关键词:傅乐淑 赠书 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论文摘要:傅乐淑是一位有深沉爱国情怀的海外学者。她一生勤于治学,富于藏书,晚年又把藏书捐赠给内蒙古大学。通过对她的藏书的初步整理和对她著述的粗浅研究,可管窥她丰富的生活世界。

傅乐淑先生是一位杰出的女性,生前任美国匹兹堡都昆大学历史学教授,在中西关系史、宋元文化史研究方面成绩卓然。晚年希望将自己的藏书捐赠给中国边疆的大学图书馆收藏使用。笔者服务的内蒙古大学图书馆有幸成为受捐方。在学者身后捐书已不为时尚的当今社会,地处祖国北疆的内蒙古大学幸获万里之外一位旅居海外半个多世纪的老人的毕生藏书,不能不说是奇缘。我有幸了解傅乐淑教授,始于赠书的联络、接洽、编目,出于敬佩和仰慕,不禁产生一个愿望,就是通过这些藏书和她的著述,了解这位困境中成长的海外学者的生活世界。

一、傅乐淑的生平与著述

傅乐淑(1917—2003),山东聊城人,出身于清代以来人才辈出的傅氏家族。因其先祖傅以渐为清代恢复科举后的第一个状元(康熙皇帝称傅以渐为开国文章第一人),当地人称状元傅家。近代傅家走出了数位著名学者,按辈份及年龄排列有:傅斯年、傅乐焕、傅乐淑、傅乐成。傅乐淑1917年生于济南,1934年8月前,在济南家中生活读书。1931年在山东省济南女子中学初中部读书至毕业,1934年毕业后,于九月人读国立北平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南校高中部,1937年4月毕业。1937年7月考取燕京大学。1937年8月离北平,人由清华、北大、南开三校组成的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1月长沙临时大学决定迁往昆明,4月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在联大期间,初读化学系,后转读历史系,于1942年毕业,获学士学位。1943年在昆明考入北大文科研究所史学部。1947年6月自北大文科所毕业,获得硕士学位。同年考取山东省公费留美就读美国斯坦福大学。1949年山东解放政权更迭经费中断,获芝加哥大学资助后转芝加哥大学,1952年在芝加哥大学:取得历史专业博士学位。后旅居美国,2003年病逝于美国加州。

在国立北平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南校高中部读书期间,曾参加“一二·九”学生运动。

在芝加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奖学金不敷生活之需,靠打工完成学业,十分艰苦。毕业后在美国教学几十年。i[978年以后至1986年曾几次回国探亲、旅游并作学术交流。1978年夏秋问第一次回国时,曾在北京小住,访北大,晤旧友,游旧地,到鞍山看她的弟弟,参观鞍钢,对祖国工业发展感到振奋,之后去沈阳、大连、承德等地。1984年访问过内蒙古大学。

2003年¨月3日傅乐淑在美国加州去世,遗愿“叶落归根,魂归故里”。2004年7月,她的侄子傅翔先生⑤奉骨灰回国,遵照遗愿,葬于聊城傅氏祖茔。

1952年在芝加哥大学毕业之后,傅乐淑先后任教于南加州大学、中密歇根大学、匹兹堡都昆大学(1966—1985年)。

傅乐淑初治元史,后兼治清史,并曾专注于清初中西关系史。为此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曾走访欧美多国大学、图书馆、档案馆,查阅搜集有关史料,从事著述。其文章、著作目前已知者谨列如下:1.《元代宫廷生活考》,1947年,北京。这是她的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已不存。

2.Sino—W estern Relation During the Kang—hsiPeriod(《康熙年间的中西关系》),U.S.A.,1952。

3.Tw oPortuguese EmbaSSies tO China Dur—ingtheKang-hsiperiod(《康熙年间的两任葡萄牙驻华大使》),Holland,1954。

4.A DocumentaryChronicleofCelestialEm—pire:Sino-W esternRelations,1644—1820asRe—vealedinPrimarySources(《中西关系资料编年史一1644—1820》),U.S.A.,1962。

5.Teng M u Forgotten Chinese Philosopher(《邓牧:被遗忘的哲学家》),Leiden,E.J.Brill,1965。

6.A DocumentaryChronicleof Sino—West-ernRelations(1644—1820)(《中西关系资料编年史一164、4—1820》,系第四种书的摘要本),UniversityofArizonaPress,1966。

7。《万柳堂图考》,《故宫季刊》十四卷四期(台北,1970)1—18页。

8.《孝纯御容考》,《故宫季刊》十一卷二期(1976),27—35页。

9.《玉带生与号钟》,《故宫季刊》十五卷三期(1981)1—22页。

10.《元代宦祸考》,《元史论丛》第二辑(北京,1983),157—16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