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评国共大较量

2013-03-07

【编者按】:广义的“历史学”是对“史”进行同时合训而产生的“史有二义”的统一体,精品学习网为您提供历史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历史学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写作中的难题。

在中国历史上,没有任何一次战争的规模,能够与国共两党之间的战争相比。无论是双方投入的兵员数量、武器装备的级别、战场分布的广阔,还是战争结果的出人意料,以及它对中华民族发生的深刻影响,就连在它之前持续了八年之久、堪称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也不能不相形逊色。

一对难兄难弟

对于这场战争,我一直有著浓厚的兴趣:怎么打成这样?为什么领导抗战胜利而声望达到顶峰的蒋介石,会在短短的两年多的时间里溃不成军,将江山拱手输给他一贯惧怕而又打心眼儿里瞧不起的共产党?许多年过去了,学者们作过探究,国共双方也各自进行过检讨和总结。我们不妨抛开历史的恩恩怨怨,那些胜利者令人讨厌的炫耀于世,那些失败者引人发笑的诿过于人,以「白发渔樵」的心态地坐下来,替国民党归纳一下。原因大致有:

一、政治独裁腐败失掉民心;二、日本入侵给共产党以发展壮大之机;三、苏联提供便利使共军在东北站住脚;四、美国对华政策的错误;五、共产党的统一战线及谍报活动;六、战后经济破溃;七、军事战略的重大失误;八、国民党内部的派系斗争;九、共产党解放区实行土改赢得广大农民的拥护。

这些都是原因,都有一定的事实作为依据,都没有错。不过以此来盖说当年的这场战争,仍太嫌单薄。就我而言,如果仅仅咀嚼导致战争胜负的几条原因,也是维持不了那么久的兴趣的。我以为,在这些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上的得失背后,一定还藏有某种文化的咒语。它不仅决定了这场战争的性质,还主导著它的运势,在所谓「战略决战」的数十年前即埋下日后方能揭晓的「天机」。如果说「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那么战争结束后的数十年间,它仍在暗中持续不断地发生著作用。

国民党与共产党,这是一对主宰二十世纪中国命运的难兄难弟。国民党是兄,共产党是弟,即使彼此结下血海深仇,弟被兄杀得扪伤四散,兄被弟打得抱头鼠窜,它们之间的血缘与排行关系是不容置疑和不能乱的。国民党参与建立了共产党,共产党参与改组了国民党,两党被北洋政府统称为「乱党」。「乱」就是革命,两党都以革命为宗旨。如果进一步比较,我们会发现更多的相似之处:师法苏俄,走列宁式道路,按照布尔什维克的原则建党,党高于国,党指挥枪,实际上是以最高军权赢得党内的最高地位,全党服从领袖,重视和控制宣传舆论,以民主为口号行独裁之实,指对方为「革命的最大敌人」,把一切异己者都指责为对方分子。

如今,这两兄弟都垂垂老矣。国民党号称百年老店,共产党也快满八秩高龄。国民党历经兴中会(一八九四年十一月,火奴鲁鲁)、同盟会(一九○五年八月,东京)、国民党(一九一二年八月,北京)、中华革命党(一九一四年七月,东京),直至一九一九年十月孙中山宣告正式更名为中国国民党,可说是从一开始便历尽沧桑。共产党的创建则较简单,由全国各地的「共产主义小组」派出代表联合组成。如果从正式以现名建党那天算起,两兄弟相差实不足两年。

「党」字蕴含的不祥之兆

民国初始,朝野各地组党凡一千馀个。有的叫「党」,有的叫「会」,有的叫「社」,有的因利益相同,有的因政见相近,有的因脾气相投,有的因地位相当,有的代表某个地方,有的代表某种职业,有的为暂时的联盟,有的纯属乌合之众。作为一种在社会上具有活动和影响力的团体,有一定组织形式的「党」开始登上中国的政治舞台。这当然是对西方政党体制的简单模仿。我不知道为什么恰好选用了这个字。在中国人的固有词汇中,「党」本是略带贬义的:党争、党祸、党羽、党议、党锢、朋党、结党营私、党同伐异……都不是什么好事。史书上记载的所谓「党」,如东汉桓帝时的党锢、北宋时的庆历党论、明末时的东林党议,给政治和社会带来的都是灾难。传统士大夫因有「君子不党」之说。可惜的是,中国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却把西方的「Party」当成了「党」。简直就是整个二十世纪中国的不祥之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