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惟大唐,稽古垂化,网罗前典,唯此一议(礼),咸秩未申。今新礼及令,无祭先代帝王之文,今请聿遵故实(事),修附礼令,依旧三年一祭。
可见显庆二年七月前,唐无祭祀先代帝王之制,太尉长孙无忌与负责修礼事宜的礼部尚书许敬宗同上奏议,祀先代帝王才被列于礼及令,成为定制。文书残卷中,“先代帝王”属中祀,可推知文书体现的是显庆二年七月后的制度。日本学者著《敦煌吐鲁番社会经济历史文书》“补遗”部分将此残卷定名为“永徽(显庆)礼抄录(?)”[10],当亦是根据“先代帝王”一条,而将文书年代注为显庆时。
根据日月星辰、先代帝王为中祀的记载,我们可将文书年限确定在显庆二年七月至天宝三载二月之间。这是文书第二部分所体现的时间性。
残卷11至13行更是我们判断的直接依据,其中“中官一百五十九座”一句尤为重要。《旧唐书》卷二一礼仪志略云:
至(开元)二十年,萧嵩为中书令,改撰新礼。祀天一岁有四,祀地有二。冬至,祀昊天上帝于圆丘,高祖神尧皇帝配,中官加为一百五十九座,外官减为一百四座。
中官一百五十九座,是开元礼制改革的结果。《旧志》所记简略,开元中中外官座数多有变化。
《册府元龟》卷五八九掌礼部奏议门略云[11]:
唐张说为中书令,开元十一年与秘书监贺知章参定南郊之礼,奏议曰:“……臣等案祠令,五星已下内官五十三座,中官一百六十座,外官一百四座,众星三百六十座。臣共所由勘史传及星经,内外所主,职有尊卑,旧图座位,升降颇错,今奉墨敕,授尊卑升降,又新加杠(星)等座,总三百一十九座,并众星六百六十九座,凡六百八十七座,具图如左。”诏遂颁于有司,以为例程。
开元十一年前祠令中规定,“中官一百六十座,外官一百四座”,张说奏改后,数额不详,至开元二十年开元礼撰成,中外官座数又有变化。《通典》卷一O六开元礼纂类序例上神位条[12]略云:
冬至祀昊天上帝于圆丘,以高祖神尧皇帝配座……第三等祀。(中官市垣座、七公、日星、帝座、大角、摄提、太微、太子、明堂、轩辕、三台、五车、诸王、月星、织女、建星、天纪等十七座及二十八宿,并差在前列。余百四十二座……)又祀外官百五座,于内壝之内。又设众星三百六十座于内壝之外。
《大唐郊祀录》卷一凡例上俎馔条略云:
昊天上帝及配帝,每座笾豆各十二……内官凡五十五座,中官一百五十九座……外官众星四百六十五座……
开元二十年九月萧嵩奏上《开元新礼》[13](即《大唐开元礼》[14])中规定,中官159座,外官105座,众星360座[15],外官众星合为465座。也就是说,较张说奏改前,中官有所减少,外官有所增加,与武德时中官135座,外官112座[16],永徽时中官136座,外官112座[17]相比,变化更大。
“中官一百五十九座”,为开元二十年《新礼》改定之制。结合上文据残卷6至10行的年代推测,我们可将该文书时间定于开元二十年九月至天宝三载二月之间。
二、大祀、中祀、小祀
唐祀分大中小三等[18],具载祠令。《唐令拾遗》复原了开元七年、开元二十五年的令文[19], 池田温代表编辑的《唐令拾遗补》又据《天地瑞祥志》追加补充了永徽令[20]。
武德时关于大中小祀的祠令已不可考[21],贞观年间三祀制只能约略推见。《玉海》卷六九礼仪门礼制下“唐贞观礼、大唐仪礼”条略云:
至太宗时,中书令房玄龄、秘书监魏征与礼官学士等因隋之礼……是为《贞观礼》。吉礼之别,有大祀、中祀、小祀,而天子亲祠者二十有四。大祀:天地、宗庙、五帝;中祀:日、星、社稷、岳、渎;小祀:风、雨、灵星、山川焉。
《玉海》称此段引《礼乐志》,但《新唐书·礼乐志》中,并无“《贞观礼》”之下一段原文,《新唐书》卷二一礼乐志关于大中小祀的记载也与《玉海》不同,此段只能作为判断贞观祠令的参考[22]。
根据《天地祥瑞志》复原的永徽令是现存最早关于大中小祀的祠令。《唐令拾遗补》卷八云:
昊天上帝、五方上帝、皇地祗、神州、宗庙等为大祀;日月、星辰、岳镇、海渎、先农等为中祀;司中、司命、风师、雨师、诸星、山林、川泽之属为小祀,州县之社稷、释奠及诸神司,亦准小祀例。
永徽令于永徽二年闰九月十四日删定后颁于天下[23]。其后,中小祀的内容不断增多,三年三月,先蚕被敕列于中祀。显庆二年七月许敬宗奏曰:“社稷多于天地,似不贵多……又先农之神,尊于释奠……今请大祀同为十二,中祀同为十,小祀同为八,释奠准中祀。”[24]则知此前社稷已为祭祠中定项,而释奠又被列在中祀中。显庆二年七月十七日,中祀又增补先代帝王一项,显庆二年七月后中祀的排列顺序应为社稷、日月、星辰、先代帝王、岳镇、海渎、先农、先蚕、释奠等,唐代中祀的规模至此确立。但这时的大祀中少了神州一项。
武后时,大中祀有所增并,如乾封中,恢复了大祀中的神州[25],垂拱以后,把此前的籍田改为先农。高宗、武后又大兴明堂,因与常规三祀关系不大,此不多论。神龙元年,“改先农为帝社坛,于坛西立帝稷坛”[26],中祀的先农分为帝社、帝稷两项。但“睿宗太极元年,亲祀先农,躬耕帝籍”[27],则帝社、帝稷又被合并为先农祀。
相关推荐链接:
下一篇:明清经济演进的内向化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