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辽史》说略

2013-03-08

重熙二十四年(1055),辽兴宗病故,其长子耶律洪基(一作“弘基”)即位,是为辽道宗。道宗即位后,统治集团内部、特别是皇族内部争权夺利之事层出不穷。寿昌七年(1101),道宗撒手人寰时,辽朝统治已是危机四伏。皇太孙耶律延禧即位,是为天祚皇帝。女真兴起,先后攻下上京、中京。天祚帝四处逃亡,对女真并不作全力抵抗,而是醉心于制造新的冤案,残杀骨肉,使得流亡中的辽朝统治集团进一步解体。保大五年(1125),天祚帝被金将完颜娄室俘获,辽朝亡。

辽朝灭亡前夕,政权四分五裂,先有燕京地区耶律淳为帝的北辽出现,为时不及一年,先于天祚帝亡于金;继而耶律大石西征中亚,建西辽,传三世历八十余年,于公元1218年亡于蒙古。

唐帝国衰落之后兴起的契丹汗国,继突厥和回鹘两大汗国之后,再一次将塞北各族重新统一在一个政权之下。这样,就形成了与中原的五代以及随后兴起的北宋王朝对峙的局面。陈述先生在论及辽朝的历史地位时,说它与五代及北宋王朝并立,形成了中国历史上又一次南北朝[1]。契丹兴起时,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诸王朝政令所及仅限于中原地区。北宋虽然结束了五代十国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实现了中国南北方大部分地区的统一,但宋太祖赵匡胤生前并没有实现他梦寐以求的“一统太平”。他说:“燕、晋不复,遽可谓一统太平乎?”[2]后来,宋太宗虽然灭了北汉,今山西地区归入了宋朝版图,但燕云地区却继续在辽朝统治下。依照宋太祖的标准,可以说北宋一代始终都未能实现“一统太平”。所以,称辽与五代以及随后的宋朝并立为南北朝,是符合历史实际的。

辽宋分立与魏晋之后的南北朝相似之处,是这两个时期的南北双方都以“正统”自居。正如南北朝时期南北双方都声称代表中国一样,辽宋对峙时期,北宋自称代表中国,辽这个先于北宋立国的以少数民族为主体的政权也同样声称代表中国。《辽史》卷58《仪卫志》载:辽太宗“立晋以要册礼,入汴而收法物”,当后汉政权建立、他无法在中原立足时,“席卷法物,先致中京,徒弃山河,不少顾虑”。于是,据说是秦汉以来帝王的法物尽入于辽。尤其是传国玺一件,更是为后来辽朝的历代君主所珍视,且赋诗云:“一时制美宝,千载助兴王;中原既失守,此宝归北方;子孙当慎守,世业当永昌。”[3]。辽朝用历代帝王法物妆扮自己的统治,目的就是要证明它的统治代表“正统”,具有合法性。它处处效法中原王朝,“故其朝廷之仪,百官之号,文武选举之法,都邑郡县之制以至于衣服饮食,皆取中国之象。”[4]“耶律氏修好中华有年数矣,爵号、官称,往往仿效。”[5]这种汉化倾向愈演愈烈,到辽兴宗时,他竟赞扬其父辽圣宗是“远则有虞、大舜,近则唐室文皇。”[6]

前后两个南北朝之间除了相似之处,当然也还有很多不同之处。魏晋之后出现的南北朝,双方相互轻蔑和排斥,南方称北方为“索虏”,北方称南方为“岛夷”;辽宋对立时期,由于南北双方在文化上的进一步接近以及实力对比趋于均衡,最终则达到相互承认。辽景宗保宁六年(974)涿州刺史耶律琮致书宋雄州孙全兴建议通好,书云:“窃思南北两地,古今所同,曷不世载欢盟、时通贽币?”[7]澶渊之盟订立以后,宋朝统治者也接受了辽朝“南北两地,古今所同”的观点,双方交换文书时互称南北朝。于是,辽宋就成了“兄弟之邦”。

相关推荐链接:

哲学  教育  语言  文学  历史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