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广义的“历史学”是对“史”进行同时合训而产生的“史有二义”的统一体,精品学习网为您提供历史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历史学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写作中的难题。
武则天的身世,长期以来是一个谜。陈寅恪先生在《李唐武周先世事迹杂考》中已指出武则天之父武士 ○“其起家之始末皆不能详”(1),又在《武○与佛教》中指出武则天之母杨氏是“隋宗室观王雄弟始安侯达之女”(2)。 最近我在翻阅有关武则天身世的史料时,感觉武则天之父武士○的身世不明殆无疑问,但是,武则 天之母杨氏果真是隋宗室杨达的女儿吗?
杨达确实是隋宗室杨雄的弟弟,在《隋书》卷43有传。如果武则天之母杨氏确是杨达的女儿,这应该是一个不错的出身,本可以大张旗鼓地宣传,可是为什么在史书中却很少记载呢?我们看《旧唐书.后妃传》,凡后妃的出身,若可查知的话,均有记录,比如记唐高祖皇后窦氏,其母是周武帝的姐姐;唐太宗皇后长孙氏,其母是隋扬州刺史高敬德的女儿(3)。杨达任官至纳言,虽不如周武帝, 但却比扬州刺史高贵,如果武则天之母杨氏确是杨达的女儿,按常理,应该堂而皇之地写在史书上,但事实恰恰并非如此。查《旧唐书》卷6《则天皇后本纪》,只写其“父士○,隋大业末为鹰扬府队正”,不提其母;在卷183《外戚传》中也只说武士○ “又娶杨氏”,而不提这“杨氏”是隋宗室杨达的女儿。《新唐书》也同样,在卷76《后妃上.则天顺圣皇后武氏传》中,只说其父武士 “又娶杨氏”,不提这“杨氏”的出身。我们知道,当唐高宗要立武则天为皇后时,反对派的一个重要论据就是武则天出身微贱。如果武则天之母杨氏确是隋宗室杨达的女儿,这出身应该说就不是微贱了,那么唐高宗和武则天在当时为什么不大力宣传其母系的高贵出身呢?
武则天的出身,当时实际上已有定论。骆宾王就说她“地实寒微”(4)。 圣历元年(689)突厥默啜起兵,也说“我可汗当嫁天子儿,武氏小姓,门户不敌” (5)。武则天自己也知道她出身寒微,在这一问题上特别敏感, 不愿看到别人“卑我诸武”(6)。从这一心理状态出发, 结合在争立皇后时受反对派攻击的出身问题,我推测武则天在被立为皇后后,就开始编造她的出身了。可能由于父系一支不易编造,于是就只编造了母系的高贵出身。关于这一点,尚无确切史料证明,但似乎也有一点线索。《新唐书》卷76《后妃上.则天顺圣皇后武氏传》中说武则天在经过残酷斗争后被立为皇后,然后,“后乃制《外戚诫》献诸朝,解释讥噪”。我们要注意“讥噪”二字。也许是武则天被立为皇后后,朝廷上下不服,议论纷纷,讥讽者有之,喧噪者也有。为了平息这种场面,武则天就找了些文人,替她编出了出身经历,以《外戚诫》的形式公布于众,对众人的疑问作出解释。到李峤作《攀龙台碑》,这个故事就编的比较圆满了。李峤在《攀龙台碑》中说:“时帝(指武则天之父武士○)先缺中闱,高祖亲为求偶,谓帝曰:隋纳言遂宁公杨达,才为英杰,地则膏腴,今有女贤明,可以辅德……于是特降纶言,俾成姻对。高祖自为帝婚主”(7)。这段碑文显然不真实,所以后之修史者都不予采用, 因此我们在新旧《唐书》、《资治通鉴》等史书关于唐高祖的事迹中,绝找不出有关这次主婚活动的任何记载。但是武则天及她的御用文人们仍在刻意宣传这一出身。新旧《唐书》
中有关武则天之母杨氏出于隋宗室杨达的记载总共只有二处。一处是《新唐书》卷 100《杨恭仁传》(参见《旧唐书》卷62父达之女。及临朝,武承嗣攸宁相继用事。后曰:要欲我家及外氏常一人为宰相。乃以(杨)执柔同中书门下三品”。武承嗣罢相是在如意(692)元年,武攸宁为相则在圣历(689)初年,都在武则天称帝之后,杨执柔为相更在其后。这时武则天编造的出身故事已经完善,所以虽然杨执柔本人极无足称,但仍要以这个“ 外家”为相,以显示她母族出身的可信。其用心显然在于宣传而不在授职。另一条
记载见《旧唐书》卷52《后妃传下.玄宗元献皇后杨氏传》(参见《新唐书》卷 76《后妃传上》)。《传》中说皇后杨氏“曾祖士达,隋纳言,天授中以则天母族,追封士达为郑王,赠太尉”。“天授(690)中”,武则天已为皇帝,因此这种所谓的“追封”也就具有了明显的宣传意义。我以为,以上两条史料显示的只是武则天编造身世以后的宣传,因此即使任杨执柔为相、以及追封杨达都是事实,也并不意味着武则天之母出身于隋宗室就是事实。
下一篇:东方宗教文化与21世纪人类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