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两汉时期“梁宋”地区的商路

2013-03-11

【编者按】:广义的“历史学”是对“史”进行同时合训而产生的“史有二义”的统一体,精品学习网为您提供历史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历史学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写作中的难题。

两汉时期的“梁宋”地区,位于黄河流域经济重心地带,不仅农耕生产先进,①就商业而言,也有良好的基础和优越的条件。交通形势的便利,是“梁宋”地区商业发展的重要的经济地理因素。

据《汉书·地理志下》,西汉梁国有八县:“梁国,故秦砀郡,高帝五年为梁国。莽曰陈定。属豫州。户三万八千七百九,口十万六千七百五十二。县八。砀,山出文石。莽曰节砀。甾,故戴国。莽曰嘉谷。杼秋,莽曰予秋。蒙,获水首受甾获渠,东北至彭城入泗,过郡五,行五百五十里。莽曰蒙恩。已氏.莽曰已善。虞,莽曰陈定亭。下邑,莽曰下洽。睢阳。故宋国,微子所封。禹贡盟诸泽在东北。”西汉梁国的八县,与今地对应情形见下表:[1](第2册,P19-20)

当时县的设置,较现今远为稀疏。按照《汉书·地理志下》提供的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所谓“汉极盛矣”时代的统计数字,县辖平均户口,只有户4838.6,口13344。户均人口2.76。梁国形势东西狭长。这一情形,正与其地踞东西要道的交通地位和交通作用相一致。

西汉梁国先后有彭越之梁国、刘恢之梁国、刘揖之梁国和刘武之梁国。周振鹤先生论西汉梁国沿革,指出:“高帝五年彭越梁国有砀郡地,十一年更封子恢为梁王,益东郡。文帝二年以后梁国仅仅有砀郡而已。景中六年梁分为五,至成帝元延末年演化成陈留、山阳两郡和梁、东平、定陶三国。”[12](P54)

据《续汉书·郡国志二》,东汉梁国有“九城”,即下邑、睢阳、虞、砀山、蒙、谷熟、*[鄢改为焉在右]、宁陵、薄②:“梁国,秦砀郡,高帝改。其三县,元和元年属。雒阳东南八百五十里。九城,户八万三千三百,口四十三万一千二百八十三。下邑睢阳,本宋国阏伯墟。有卢门亭。有鱼门。有阳梁聚。虞,有空桐地,有桐地,有桐亭。有纶城,少康邑。砀山,出文石。蒙,有蒙泽。谷熟,有新城。有邳亭。故属陈留。宁陵,故属陈留。有葛乡,故葛伯国。薄,故属山阳,[汤]所都。”

——————————————————————————

①  《史记·货殖列传》说“梁宋”经济状况:“其俗犹有先王遗风,重厚多君,好稼穑,虽无山川之饶,能恶衣食,致其蓄藏。”又说“梁”地“好农而重民”。

②  其行政区域的确定在汉章帝时。此说“其三县,元和元年属”。《后汉书·孝明八王列传·梁节王畅》:“梁节王畅,永平十五年封为汝南王。母阴贵人有宠,畅尤被爱幸,国土租入倍于诸国。肃宗立,缘先帝之意,赏赐恩宠甚笃。建初二年,封畅舅阴棠为西陵侯。四年,徙为梁王,以陈留之郾、宁陵,济阴之薄、单父、己氏、成武,凡六县,益梁国。”

东汉梁国按照《续汉书·郡国志二》提供的汉顺帝永和五年(公元140年)的统计数字,县辖平均户口,户 9255.6,口47920。户均人口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