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退契与元明的乡村裁判

2013-03-11

【编者按】:广义的“历史学”是对“史”进行同时合训而产生的“史有二义”的统一体,精品学习网为您提供历史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历史学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写作中的难题。

【内容提要】徽州文书中保存下来元明时代的一些退契。作者透过这些退契及相关文书,发现这些退还土地文书的背后常常隐藏着诉讼纷争。而在处理这些土地纷争时,元代的社长和明代的里长、老人发挥着惊人相似的作用。

【关 键 词】退契/社长/里老/乡村裁判

【 正 文】

在乡村制度史研究中,很少有人将元代和明代联在一起进行研究。恰恰相反,往往把元明两代做对比研究。比如,通常都认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痛恨元朝胥吏鱼肉百姓,实行“以民管民”的政策,即如苏州府人王鏊所说:“我太祖患有司之刻民也,使推殷实有行义之家,以民管民,最为良法”(注:王鏊:《吴中赋税书与巡抚李司空》,《王文恪公集》卷三六)。由此,在乡村设立粮长、里长、老人制度。

老人制度,即在乡村举年高德劭者为里老人,主管一里词讼,建立了由里老人审判这种别于官府听讼的司法体系。明初的里老人审判意在减少地方官特别是胥吏、衙役等擅权弄法的机会,将官吏一手执掌的业务由编户齐民自己来进行,在说到老人制度时,也很少有人将其与元代村社制度联系起来。我们在研究退契时,才发现在处理乡村退契时,元代的社长和明代的老人发挥着惊人相似的作用。

我最早试图说明退契是在1991年。用的是《正统八年祁门方寿原退还重复买山地契约》(注:见王钰欣、周绍泉主编《徽州千年契约文书·宋元明编》第1卷,花山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第139页),现依原契格式迻录于下:

十西都方寿原,有父方添进存日,永乐二十

二年间,作祖方味名目买到本都谢孟辉名下

七保土名方二公坞山一片,系经理唐字三百八十七

号,计山壹拾亩。有本都谢能静先于永乐十

八年间用价买受谢孟辉前项山地,已行雇

人拨种,栽养山苗在山。是父添进将山地拨去

一弯,致被能静状告老人谢志道,蒙索出二家

文契参看,系干重复。今寿原凭亲眷李振祖

等言说,自情愿将前项山地悔还先买人谢能

静照依先买文契,永远管业,本家再无言说。

所有原价并收足讫。未悔之先,即不曾与家、外

人重复交易,如有一切不明,并是寿原承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