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明代大闽江口区域海洋发展探析

2013-03-20

福州府境内的驻防官兵,由于轮流在水寨防御倭寇,大多数官兵熟悉海上生活,富有作战经验,能够适应海上风涛的考验,因此郑和船队在太平港停泊期间,挑选了大批官兵随行。这些官兵为郑和七次下西洋的成功做出了巨大贡献,不少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根据保留下来的有关记载,仅军官就有数十人之多。现根据北京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收藏的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兵部重修的《福州右卫选薄》(以下简称《选薄》)以及《闽书·武备志》等书的记载,列举如下:

(一)福州中卫17人:

有指挥佥事刘贵,副千户董智、庄辉、邓惠、孙起,百户屠俊、翟斌、姚政、赵真,试百户沈斗保、张剪住、罗福生、谢栓住、严观、王佐、胡贵、陈连生。⑩

(二)福州右卫13人:

有正千户王忠,百户韩大(《闽书》卷68《武军志》作“韩十八”,姑存疑)、朱俊、陈福、罗恭,试百户李隆、夷得、林拱、万保、蒲清、郑钰、蔡齐、李贵等。⑾.

(三)镇东卫梅花千户所1人。

“‘夏麟,昆山人。……永乐中以西洋功升任(正千户)。”.⑿

(四)其他卫所征调下西洋1人。

苏州卫中所试百户,闽县人“许兴,……原系总旗,因下西洋,于沙岸与幹剌对敌厮杀有功,除前职。”子许成替袭实授世袭百户。⒀

此外,长乐人黄参,“字求我。至德里黄李人,明永乐七年(1409),太监郑和驻长乐,造舰下西洋,参从征有功,授忠武尉,累迁游击定远将军及和总管府中军。”⒁

郑和船队远涉沧溟,不仅需要许多远洋船舶,而且也需要大量的航海技术人员,如舵工、火长、工匠等,以确保船队的正常航行。福州府沿海人民依海为生,积累了丰富的海上生活经验,能够熟练掌握各种航海导航技术,成为郑和船队的首选对象。郑和下西洋“始则福建广浙,选取驾船民梢中有经贯下海者称为火长,用作船师,乃以真经图式付与领执,专一料理,事大责重,岂容怠忽。”⒂长乐《黄李合谱》记载:“明永乐七年,郑和第三次下西洋中,舟师忠武尉名黄参,长乐塘屿乡人,在其举荐下,邑人从之者众,随师远航。”福清人林贵和,就是因为通晓阴阳而被郑和船队选中,专司日月星辰,掌管气候观测,据载“贵和通易,善卜筮之说,国朝永乐间,五从中贵人(郑和)泛西海,人诸夷邦,往返辄数年,竟无恙,考终于家。”⒃

二、成化后通琉球的朝贡贸易港口

成化八年(1472),福建市舶司移至福州,泉州通琉球的使命终结。福建市舶司移至福州后,福州成为专通琉球的朝贡贸易口岸,福州港也因此再度兴起。明万历丙子(1576),户科左给事中萧崇业出使琉球,他详细记载了从福建长乐梅花所去琉球的针路:

“梅花头,正南风东沙山,用单辰针六更船。又用辰巽针二更船,小琉球头。乙卯针四更船彭加山。单卯针十一更船取钓鱼屿。又用乙卯针四更船取黄尾屿。又用单卯针五更船取赤屿,用单卯针伍更船取枯木山。又乙卯针六更船取马齿山。直到琉球(那霸港),大吉。”⒄

明手抄本《顺风相送》为这一针路提供了佐证:

“正南风梅花开洋,用乙辰取小琉球。用单乙取钓鱼屿南边。用卯针取赤坎屿。用艮针取枯美山。南风用单辰四更,看好风单甲十一更取古巴山,即马齿山,是麻山赤屿。用甲卯针取琉球国为妙。”⒅

相关推荐链接:

哲学  教育  语言  文学  历史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