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观历史河西走廊经济主体的演变

2013-04-02

由上可知,曹魏时期,农田水利和先进农耕技术的传播已涉及到河西五郡中的金城、武威、酒泉和敦煌四郡,只有夹在武威和酒泉间的张掖在史料中没有出现。其实当两头都有变化之际,张掖原地踏步的可能性也不会太大。不过在当时生产力水平下,特别是小农经济居支配地位的条件下,虽然先进生产技术和知识的传人,有利于人民生活的改善,但要改变一个地区的面貌,还有待于劳动人手的增加。就此而言,晋末的腐朽统治和随之而来的战乱,恰恰为河西走廊带来了机遇。

西晋后期,天下大乱之象已现,秦、雍一带有识之士大都认为凉州地处边陲,是躲避战乱的桃源之地:“天下方乱,避难之国惟凉土耳”。建立前凉的张轨正是出于这个动机,在永宁元年(301年)求出为凉州刺史的。其时,“中州避难来者日月相继”,张轨为此“分武威置武兴郡以居之”①。《晋书·地理志》也说:“永宁中,张轨为凉州刺史,镇武威,上表请合秦、雍流移人于姑臧西北,置武兴郡。”这里证实了两点。其一,流入凉州的大都是关陇地区的人民。其二,八王之乱期间,流入者已为数不少。永嘉之乱爆发,长安流行这样一首歌谣:“秦中川,血没腕,惟有凉州倚柱观。”这是说在中原血流漂杵之际,凉州还是一个相对安定的所在。可以想见,此时此刻,流入凉州的汉族人民,会比以前更多。

————————

①  《晋书》卷86《张轨传》。本支目引文,凡不注明出处者,皆出该卷。

今天,不知道前凉全盛时期有多少人户,更难以知道战乱中有多少人流入凉州。但有关前凉的兵力,可供我们对其人户进行十分粗略的估算。永和十二年(356年),前秦派遣使者胁迫前凉归降,前凉执政张瓘断然拒绝,除了地理可恃的理由外,更关键的是他拥有“带甲十万”①。张瓘并非信口狂言。因为史称前凉“士马强盛”,早在永嘉之乱后期,张轨便欲发兵七万勤王②。石虎死后,张重华又上表东晋,欲发兵七万收复秦雍。勤王兵力七万,守土戍卫者当不能太少,总兵力没有十万左右是不能如此的。太元元年(376年),前秦大兵压境,前凉统治主张天锡倾力而御,《资治通鉴》卷104载其兵力配备是:龙骧将军马建二万,征东将军掌据三万,张天锡自统五万。《晋书·苻坚载记》载其兵力配备是:掌据三万,张天锡自统三万,司兵赵充哲为前锋,掌兵五万,马建提前而动,也有一支军队,人数不详。两书兵力总数有差距,但都不低于十万。由此可见,从张轨到张天锡,前凉的兵力基本上保持在十万以上。我们知道,蜀汉灭亡时,“领户二十八万……带甲将士十万二千”③。这十万余兵力,在刘禅时已弄得民皆菜色,前凉却始终没有此类状况。可见,前凉全盛时,其拥有的人户大概不会少于蜀汉。退一步讲,即便户出一兵,前凉的人户也应在十万以上,这种状况,对于游牧民族可能算不了什么,对于农业民族,短期可以,维持几十年决不可能。这么多人户大部分应集中在河西走廊,对河四走廊而言,这是破天荒的第一次。而下述情况也可证实河西的人口此时确实不少。

————————

①  《晋书》卷112《苻生载记》。

②  《晋书·张轨传》和《资治通鉴》卷88所述一致。

③  《三国志·蜀书》卷3《后主禅传》注引《蜀记》。

苻坚后期,吕光受命西征,统有兵力七万余。胜利返回时,前秦已经土崩瓦解,这七万余兵士也就只好留置河西走廊。他们一直是后凉维护统治的主力,没有二十万左右的民户,是难以维恃这支军队的。《晋书·凉武昭王李玄盛传》载:“初,苻坚建元(365—385年)之末,徙江、汉之人万余户于敦煌,中州之人有田畴不辟者,亦徙七千余户。郭黁之寇武威,武威、张掖已东人西奔敦煌、晋昌(今甘肃安西东南)者数千户。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精品学习网 > 论文 > 人文社科 >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