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秦汉商品经济及其与社会生产、社会结构变迁的讨论

2013-04-02

【摘要】:历史,一是指过去事实的记载;二是指已过去的事实;三是指经历,底细;四是指自然界和社会的发展进程,沿革,来历;五是指以过去的经历和事迹的痕迹;六是指历史学科。精品学习网论文网为您提供历史论文范文参考,以及历史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战国秦汉的商品经济,是在春秋战国之际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农村自足自给经济体制的解体,导致城市经济的兴起、繁荣,又导致土地兼并、集中,农民破产流亡,导致奴隶制的发展,终至土地荒芜、人口减少,使战国秦汉极为兴盛的城乡经济走向衰落,出现自然经济和依附关系,为中古社会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两周时期,乃至更早一些,农业生产的主要生产工具是木制的耒耜。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突变时期。耕牛和铁农具的使用始于何时,现在还是一个谜,但春秋晚期牛耕似已比较广泛使用。孔子两位弟子的名字,已把牛和耕联系起来。冉耕,字伯牛;司马耕,字子牛。冉耕是鲁人,司马耕是宋人。在孔子之前,晋国中行氏在晋国政治斗争中失败,子孙流落在齐国作农民。晋国一位大夫看见了,说他们是“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就从这些记载,已大体可见,到春秋晚世,宋、鲁、齐、晋等地区已用牛耕田了。孟子和重农学派许行的信徒辩论时问他们“以铁耕乎?”反映战国时铁耕已经很普遍。牛耕、铁农具,加上灌溉水利建设、施肥和种子改良,使得春秋战国之际的农业生产力突破性的发展起来。

传说中的夏、半传说中的商和初步进入历史的周,其税收都是什一。春秋晚期出现二。鲁哀公问于孔子弟子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盖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

依董仲舒所说,商鞅变法之后出现“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汉书?食货志》上。)那就是说,战国时期出现了什五的剥削量。

剥削量的增加,当然反映剥削的加重,另方面也反映单位亩产量的增加,同时也反映有一半或不到一半的人口可以从农业劳动中解脱出来从事别的生产或者作官吃白饭。

战国秦汉的商品经济、交换经济、城市发展,等等,都是在农业生产力发展、生产量增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春秋以前,城邑少,又小。战国时期,商品经济、城市经济发展。城市多起来,城市中自然集中一些人口。

《战国策?赵策》:“古者……城虽大无过三百丈者,人虽众无过三千家者。今千丈之城万家之邑,相望也。”家以五口计,万家之邑有人口5万。5万人口的城邑多到彼此可以望见。

陶、临淄,都是大城市。战国齐时临淄有7万户,35万人口。汉代的临淄有10万户,即是50万人口。

两汉的户口,一般在5 000万口左右。我们重视的一个问题是:城乡居民的比数如何?这个问题很难答。我只举两条材料,我们从这两条材料求个仿佛的认识。

一条材料是贡禹对元帝上疏里的话:“自五铢钱起以来,七十余年。民生盗铸钱被刑者众。富人积钱满室,犹无厌足,民心动摇。……民弃本逐末,耕者不能半。贫民虽赐之田,犹贱卖以贾。穷则起为盗贼。何者?末利深而惑于钱也。是以奸邪不可禁,其原皆起于钱也。”(《汉书?贡禹传》。)

我们注意的是“耕者不能半”。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农业劳动者(种地的)不到总人口的一半。人到哪里去了?“弃本逐末”,作生意(小商小贩,小手工业者)去了。而且热情很高,“贫民虽赐之田,犹贱卖以贾”。“末利深而惑于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