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人文社科 > 历史

论柳宗元的观游思想

编辑:sx_yangk

2015-10-21

柳宗元出身于唐代官宦、书香门第世家,从小受过良好教育,饱读历代名家山水游记等名篇,积累了丰厚的旅游审美知识, 详细内容请看下文柳宗元的观游思想

他从小跟随父辈们游学于天下,见识各地的文人墨客。其后他人仕从政,历游长安附近,特别是805年,永贞革新失败,他被贬到远离长安的永州、柳州。仕途不得志自身又多疾病,不得已哿隋于山水,至818年止,写下了大量的游记散文,包括:《潭州杨中丞作东池戴氏堂记》、《永州龙兴寺西轩记》等共25篇,分别在永州、柳州、邕州、桂州等地成文,其创作时间达14年之久。而永州作为相对落后的地区,是历代贬谪人士较为集中之地,唐代更是如此,贬谪永州地区的文士数量较多,情况复杂,柳宗元的写作内容多是其在永州的亲身经历,并非梦游和神游之作。

从柳宗元的游记散文,可发现其作品不仅有着卓越的艺术特色,而且还有着独具一格的“观游”思想。“观游”,即游中有观,观中有游,彼此交叉,以“游”为重,其主要内容有以下几方面:

一、“观游”可以纯粹身心

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观念,孔子实则是把人性与山水的自然性联系在一起了。距孔子一千多年后的唐代,柳宗元将这个命题进一步提出人的心理活动同自然环境的联系,认为山水风景不仅予人以视觉和听觉感受,而且也能陶冶情操,纯粹身心,颐养情性,使人在自然文化和艺术境界中与万物交融,乃至臻于忘我。

柳宗元在《潭州杨中丞作东池戴氏堂记》中写道:“地虽胜,得人焉而居之,则山若增而高,水若辟而广,堂不待饰而已奂矣。”这种使人美感的自然胜地得到人去居住,在人的意境中,山好象增高了,水也好象豁然宽广了,堂屋似乎又新又大了。他认为,人在感受自然环境的过程中,便会产生“交相赞”的美感效应。按柳宗元的说法,人在这种美的自然环境中,“以泉池为宅居,以云物为朋徒。掳幽发粹,日与之娱”。那么,人的品德行为就会日益增高,文笔就会日益犹峻,对世界事物规律(道)的认识,也就会日益扩大和深入(“则行宜益高,文宜益峻,道宜益懋”)。在《零陵薛陵三亭记》中写道:“夫气烦则虑乱,视壅则志滞。”即一个人若总是处在单一的或不舒畅的情境气氛中,便感心烦,心一烦,思虑就乱;若总是视野不宽,他的意向活动也就常常受阻,意志消沉,做什么事情都心灰意懒,出现病态心理,不是颓废无所作为,便是无端闹事、酗酒、殴斗,给人类带来不幸。若改变生活环境,虑乱、滞志也将会缓解或消除,所以观光旅游,就成为人的心理需要。柳宗元贬永州,初住龙兴寺,感到“居昧昧也”(《永州龙兴寺西轩记》)。后来改变环境,“凿西墉以为户,户之外为轩”,开窗一望,远水近林,江流帆影,尽入眼帘,心情顿觉“舍大暗为光明”,愁绪不禁为之宽解。嗣后,他寄情山水,并提出“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与造物者游”,(《始得西山宴游记》),达到“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的境界。

标签:历史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