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档案学就是探索档案、档案工作和档案事业的发展规律,研究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开发的理论、原则与方法的学科。精品学习网档案学栏目为您提供档案学范文参考,以及档案学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写作中的难题。
认识与跨越:高校档案人员职业高原浅析
职业高原(career plateau)这一概念是由美国职业心理学家T.P.菲伦斯(T.P.Ference)于1977年提出的。他认为职业高原是个体职业生涯发展的某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个体进一步晋升的可能性非常小。①1988年Feldman和Weitz的研究认为,职业高原意味着个体工作上接受进一步增加责任与挑战的可能性很小。②也就是说,职业高原是一种个体职业变动的缺失,与个体的工作晋升和变动密切相关,可以被看作是个体职业生涯的峰点,是向上运动中工作责任与挑战的相对终止(或称“停滞期”)。
一、困境:高校档案人员职业高原表现及负面影响
根据Bardwick(1986)的理论,职业高原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结构高原、内容高原和个人高原。结构高原是指由于组织结构的限制,个体在组织中进一步晋升的可能性很小;内容高原是指个体掌握了与工作相关的所有知识和技能之后,因工作缺乏挑战性而引起的个人职业生涯的停滞;个人高原是指个体对生活和工作缺乏方向感和热情,对其所承担的社会角色没有精力面对。③目前,高校档案人员职业高原现象主要表现为:第一,工作挑战性不大。档案部门不能给工作人员分配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许多人感觉自己的潜能不能得到发挥。第二,职业变动机会很小。档案馆实行岗位终身制,同外界的职业变动机会少,而内部的岗位轮换也很少。对于具有高级职称的档案人员,“船到码头,车到站”、“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没有继续进步的动力和意愿。对于高学历的档案人员,重复和单调的工作使其在进入档案部门后较短时间就面临职业高原;对于工作能力强而学历低的档案人员,由于各种限制,很难获得职位或职称的晋升。
职业高原对档案人员的工作、生活、心理等各个方面都会产生负面影响。对其个人来说,容易觉得自己没有努力的空间和必要,从而就没有了继续进步的欲望和行动,对工作和环境失去了热情,进而产生“职业倦怠”。程式化的工作、禁锢的思想,久而久之,对工作麻木不仁,为工作而工作,不再积极关心周围其他部门和整个工作的绩效,往往形成“职业呆滞”。如果高原期时间过长,工作人员则会感到心理受挫,对生活也感到无趣,觉得生活平淡无奇,进而对人生不抱太多希望。职业高原期的受挫感可能会导致其工作态度的恶劣和工作绩效的下降。而缺乏进取感的行为往往具有溢出效应,或多或少会影响整个组织氛围、团队精神和工作绩效。对档案部门来说,一旦部门中较多人员进入职业高原期,整个单位就会变得缺乏活力与生机。工作人员不求上进,单位创新活力减少,竞争力下降,更有可能造成大量优秀人才的流失,如果新的人力资源又没有得到及时补充,整体工作将会受到严重打击。
二、分析:高校档案人员职业高原产生的原因
导致高校档案人员职业高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原因来自于三个方面,即档案职业地位、高校档案部门以及档案人员个人因素。
(一)档案职业地位因素
下一篇:浅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档案特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