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浅析基于现代民本思想探寻我国公共档案馆建设的发展方向

2013-01-15

这主要是指档案馆通过向社会收集和挖掘馆藏中具有强烈地方特色的档案资源,并通过一系列服务形式进行开发利用的工作。档案馆的馆藏档案不仅应具有地方独特色彩和风格,而且还应充分挖掘本馆馆藏的特点,如馆藏中某些门类或某种载体的档案较多,可以形成照片档案、名人档案等。通过加强特色馆藏的建设,档案馆在向社会提供服务的时候,不仅可以形成自身的特色,扩大档案馆的社会影响力,还可以通过这种特色性增强自身的文化性,从而提高档案馆的文化地位。

3.加强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努力实现社会共享。

档案资源整合,可以分为内部整合(档案系统内部的整合,以提高馆藏质量、实现档案资源数字化管理为基础,以改善档案资源布局分散、利用效果不好的状况为目的)和外部整合(档案资源与其他资源整合)⑥。关于档案系统内部的资源整合模式,目前已经有了一些实践经验。例如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在全国首次建立了综合、城建、房产档案三档合一的档案馆新体制;上海浦东新区将原综合档案馆、城建档案信息管理中心整合成新的综合档案馆等等。这些经验对于其他档案馆在探寻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但是,档案资源的整合不仅包括档案系统内部的整合,还包括档案资源与其他信息资源的整合。这主要是指通过不同类型信息资源之间的整合,即实现档案与图书、情报等信息部门的通用型数据库以及工商、税务、金融、司法、外交、教育等部门形成的专用信息资源库的整合,实现信息资源整体效能的提高⑦。当然,这些理念要付诸实施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要真正做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阻力。但是,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是公共档案馆建设的一个必然趋势,我们必须具有这样的意识,才能在实践工作中突破思维定势,克服各种困难,探寻适合本馆资源整合的方式。

(三)开放性:公共档案馆建设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从法国大革命通过的1794年档案法令,提出了“档案的人权宣言”——“所有公民都可以在有限制和有监督的条件下,按规定时间在档案馆免费利用文件”到1948年国际档案理事会将法定目标之一定为:使档案的内容更多地为人知晓,并使档案库具有更大的开放性,从而使档案库藏得到更频繁的利用,使档案文献得到有效而公正的研究⑧。开放就一直是档案馆的一个基本职责。事实也证明,公共档案馆作为人类社会记忆的殿堂,作为社会的一个公共机构,只有以开放的姿态融入社会、服务大众,才能够生存和发展。因此,开放,是我国传统档案馆融入社会、亲近民众,是传统档案馆向公共档案馆成功转型的必由之路。具体而言,又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以政府信息公开为契机,推动传统档案馆向公共档案馆转型。

荷兰档案工作者F·R·J弗埃文博士这样描述现行档案利用政策的作用:“使具有国家和历史价值的档案为人民所使用是任何民主政府的一个主要职责,出于这个理由,国家档案馆又被称为政府的首要的良知。”⑨在我国,档案部门建立现行文件服务中心,参与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既是履行本职职能,又是新形势下开展档案工作的一次拓展性发展。为政府服务、为公众服务,不仅拓展了档案服务工作的领域,而且有助于改变档案部门的公众形象,有利于真正体现档案和档案工作的价值。因此,档案馆应该借此机遇向公共档案馆转型,更加突出其服务性、公共性和开放性,更加体现出档案部门所应该具有的社会文化价值,从而使公共档案馆真正发挥政府的“首要的良知”的作用。

2.档案馆的馆藏开发利用走向开放。

这不仅包括通过开放档案的数量、范围、利用方式拓展档案的利用群,扩大档案的社会影响范围,还包括档案馆要注重开展与社会其他组织和机构之间的公共关系。只有档案人员以开放和兼容的心态融入社会,才能吸收更多新鲜的思想和更多先进的技术。只有开放才能更加包容,只有包容才有更多合作的机会,只有合作,档案部门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

(四)文化性:公共档案馆建设的最终目标

我国公共档案馆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民享”。这表现为我国公共档案馆不仅是社会的科学文化事业机构,更是公众的科学文化事业机构。在我国公共档案馆的建设中,我们要努力挖掘和拓展档案馆特有的文化功能,不断提高档案馆的公共性,使之成为普通民众都能接近的文化场所,从而实现我们的最终目标,即建设一个真正为民、民享的公共档案馆。

档案馆同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共同构筑了一个地方的公共文化空间。但它们又是各不相同、相互补充的,它们都有着各自的特色。档案馆以其特有的馆藏资源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功能。为了更加合理地配置公共文化资源,档案馆应该充分地挖掘馆藏资源,以鲜明、有力的表现方法将档案馆的特色展现给公众。我们不仅要充分地挖掘档案的内容和载体所具有的“民族文化价值、文化教育价值、文化鉴赏价值”⑩,还应该从档案馆的外观形象设计入手,改变档案馆在公众心目中的传统形象。例如广东省档案馆新馆的建设,从地理位置上,它位于广州CBD中心区域,交通便利,人流量大。从建筑风格上,它敞开式的花坛、宽阔的草坪和休闲的桌椅,以及它的整个设计风格与附近住宅小区融为一体,构成一个精美的文化景观,它完全颠覆了人们心目中档案馆与世隔绝、神秘莫测的刻板印象。因此,档案部门应该充分挖掘公共档案馆内外在的文化底蕴,使之成为处处体现档案馆人文气息的公众文化休闲场所。

四、结语

在现代民本思想的指导下,我国传统档案馆唯有将一切工作的出发点都立足于服务,才能建成一个全心为民的档案馆;唯有提高馆藏建设的公共性,才能建成一个真正民有的档案馆;唯有走开放的开发利用之路,才能建成一个全面亲民的档案馆;唯有内外兼修提升自身的文化性,才能建成一个全民共享的档案馆。唯有此,我们才有可能建成真正的公共档案馆。

注 释:

①徐云鹏.论新时期我国和谐公共档案馆的构建[D].苏州:苏州大学,2008(4).

②张分田,张鸿.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内涵与外延刍议[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35(1):113.

③杨冬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档案事业更好地科学发展,并为科学发展服务——在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上的讲话[N].中国档案报,2008-12-29.

④潘玉民.公共档案馆,你到哪里去——兼论社会发展与档案馆社会化[J].浙江档案,2005(6).

⑤黄项飞.国家档案资源建设的创新思维[J].档案时空,2005(6).

⑥⑦张丽.论综合档案馆向公共档案馆的转型之路[D].成都:四川大学,2006(5).

⑧⑨A·瓦格纳,孙钢译.档案的利用政策——从限制到开放[C]//国际档案理事会工作组编.现代档案与文件管理必读.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1992.

⑩朱丹华.制约档案馆档案利用的社会心理因素浅析[J].档案与建设,2005(1).

精品学习网 档案学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