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浅谈南唐诗在我国诗歌史上的重要地位

2013-01-04

南唐诗在五代十国诗歌的发展中,有执牛耳的地位。晚唐诗坛的余风在南唐继续风行,如晚唐的姚贾体、宗白体、温李体诗在南唐诗坛盛极一时,蔚为一代诗风。有的学者认为:“五代十国的诗歌主流大致有二:其一学白居易,中原各朝及各藩国台阁诗人多趋此体,其二学贾岛及其变体郑谷等,庐山、湖湘、荆渚等地隐逸诗人多走此路。”五代十国的诗歌创作上承晚唐,下启北宋,有着承先启后的作用,它在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阶段,而此时期诗歌创作成就最著的南唐诗坛,最能代表五代十国的诗歌创作主流,南唐诗坛上的两个大的流派“姚贾体”、“白体”基本上成了五代十国时期诗歌创作的主旋律,集中体现了此时期的诗坛风貌。这一格局的形成,有着特定的历史因素和诗人的心态、人格因素。

“姚贾体”诗人群的形成是由于当时的政治环境造成的。如上所述,由于南唐上层统治者不作为的原因,也导致了一些雄心勃勃的文士的失望、失落、苦闷,从此,建功立业、一展抱负的宏愿也随之化为泡影。这类诗人中,韩熙载是较为典型的一位。这些士人的壮志难酬的苦闷反映到诗作上,便是写一些逃避现实、吟咏性情、内容细琐、视界狭小的诗,师法姚合贾岛诗风。

学者贺中复先生认为,“五代十国时期存在着规模可观的宗白诗风,其势力和影响都远远超过了学姚贾、效温李者,从而代表了此时期诗歌的基本创作倾向。”此说堪为不争的事实,而南唐诗坛的宗白诗风集中体现了五代十国时期的宗白诗坛概貌。南唐的社会现实又把本国诗坛的宗白诗风推向了极致。

南唐诗坛的宗白诗风集中体现在两个大的方面:师法白居易的吟咏怀情和次韵酬唱。南唐的白体诗坛的主要奠基者是李建勋、孙鲂、沈彬,后经徐铉、冯延巳、江文蔚、乔匡舜诸人的摇旗呐喊,鼎力奉行,终在南唐诗坛蔚成风气。此种宗白诗风的形成像以上所论的“姚贾”体诗人一样,也是由于当时历史的和诗人自身的原因,诗人们普遍感到理想幻灭,由原先的建功立业转向知足保和、寄情花鸟风物、宴游逸乐,去表达自己的一种闲适情怀。

诗人由于理想的幻灭而没有了在诗中抒发抱负的基础,便转而吟咏人世间的琐屑之事,于是,应酬赠答、次韵唱和便成了诗歌的主旋律,体现出白诗的一个主要特征,在这类宗白诗人中,徐铉诸人的诗创作最具典型性。翻开徐铉的诗作,特别是他在南唐时的300多首诗里,几乎全部是应酬赠答之作。在这些吟咏性情和次韵酬唱的诗作中,几乎全是对人生的感叹和对自然景物的描摹,形成卑弱的诗格与衰微的诗风。此种诗风反映了整个五代十国时期的诗坛概貌。

综上所述,在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的相对稳定局势、优礼文士政策和君主的喜好诗文,导致了诗坛的兴盛,拥有诗坛霸主地位;而南唐诗坛“姚贾体”诗和“白体”诗又最能代表五代十国时期的诗创作,成为当时的诗歌主流,所以说,在此种意义上,南唐诗代表了五代十国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

参考文献:

[1]任爽.南唐史[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2]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四十六[M].长沙:岳麓书社,1989.

[3]陆游.南唐书·卷一[A].丛书集成[C] .北京:中华书局,1983.

[4]马令.南唐书·卷一[A].丛书集成[C] .北京:中华书局,1983.

精品学习网 文学论文栏目

下一篇:浅谈论曹操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