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参看饶宗颐、曾宪通《楚帛书》图版二五,香港:中华书局,1985年;饶宗颐、曾宪通《楚地出土文献三种研究》图版八〇,北京:中华书局,1993年。
〔4〕 参看曾宪通《长沙楚帛书文字编》50~51页,北京:中华书局,1993年。
〔5〕 参看刘信芳《楚帛书解诂》,《中国文字》新廿一辑86页,台北:艺文印书馆,1996年;
〔6〕 何琳仪《战国古文字典》下册891页,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刘信芳《楚帛书解诂》,《中国文字》新廿一辑86页;李零《楚帛书与日书:古日者之说》,《中国方术考(修订本)》191页。
〔7〕 何琳仪《战国古文字典》下册891页。
〔8〕 《书·大诰》:“已,予惟小子,若涉渊水。”《诗·小雅·鹤鸣》:“鱼潜在渊,或在于渚。”
〔9〕 何琳仪《长沙帛书通释》,《江汉考古》1986年第1期53页。
〔10〕 同上注。
〔11〕 参看李零《楚帛书与日书:古日者之说》,《中国方术考(修订本)》191页。
下一篇:庄子自由理性的特质及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