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探析上博楚竹書《容成氏》、《昔者君老》考釋四則

2013-01-05

[8] 王先謙《荀子集解》(北京:中華書局,1997.10四刷)頁70

[9] 陳麗桂師等校注《新編管子》(下)(台北:國立編譯館,2002.2)頁1376

[10] 〔宋〕朱熹《四書集註》(台北:學海出版社,1991.3)頁134

[11] 〔宋〕朱熹《四書集註》(台北:學海出版社,1991.3)頁204

[12] 〔宋〕朱熹《四書集註》(台北:學海出版社,1991.3)頁139

[13] 楊伯峻《列子集釋》(北京:中華書局,1997.10五刷)頁120

[14] 王念孫《廣雅疏證》(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0.9)頁32

[15] 〔漢〕司馬遷《史記》(九)(北京:中華書局,1964.4四刷)頁2788

[16] 〔蜀〕陳壽《三國志》(台北:鼎文書局,1982.1)卷廿九 頁804

[17] 〔蜀〕陳壽《三國志》卷卅 頁832

[18] 分別見於頁127簡35第2行第2字、第4字;頁130簡40第4行最末字

[19] 據陳劍先生的意見,補出「者」字,陳劍〈上博簡《容成氏》的拼合與編連問題〉「簡帛研究網站-網上首發」

[20] 《金文編》頁170-172

[21] 郭沫若〈「 敖簋銘」考釋〉《考古》1973.2 頁69

[22] 吳振武《古璽文編校訂》851條。詳細可見蘇建洲《戰國燕系文字研究》頁189-190

[23] 黃永堂譯注《國語全譯》(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5.2)頁669

[24] 〔漢〕司馬遷《史記》(五)(北京:中華書局,1964.4四刷)頁1742-1743

[25] 〔漢〕司馬遷《史記》〔八〕頁2552

[26]安徽大学古文字研究室〈上海楚竹書(二)研讀記〉,程燕紀錄,「簡帛研究網站-網上首發」

[27] 顏世鉉〈郭店楚簡溼尅怠稄堃匀氏壬?咧葔蹜c論文集》(台北:學生書局,1999.1)頁389

[28]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頁264

[29] 張光裕主編《郭店楚簡研究 第一卷 文字編》頁165 字頭411

[30] 〔清〕孫詒讓《墨子閒詁》(台北:華正書局,1995.9)頁99-102

[31] 《十三經注疏-周禮》頁456

[32] 蔡哲茂〈上海簡孔子詩論「讒」字解〉《新出土文獻與古代文明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上海:上海大學,2002.7.28)

[33] 陳劍以為「謁」,李零以為「訟」異體

[34] 同上 頁13-14

[35] 陳立〈義近偏旁替換例-試以戰國楚晉二系文字為例〉《楚簡綜合研究第二次學術研討會-以古文字與古文獻為議題》(台北:中央研究院史語所主辦,2002.12.20)頁20-21

[36] 李銳〈上博館藏楚簡(二)初札〉「簡帛研究網站-網上首發」、安徽大学古文字研究室〈上海楚竹書(二)研讀記〉,程燕紀錄,「簡帛研究網站-網上首發」刊出黃德寬、何琳儀二先生的意見皆是如此

[37] 張守中《中山王錯器文字編》(北京:中華書局,1981.5)頁57

[38] 張光裕主編《郭店楚簡研究 第一卷 文字編》頁105 字頭205

[39]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頁164

[40]安徽大学古文字研究室〈上海楚竹書(二)研讀記〉,程燕紀錄,「簡帛研究網站-網上首發」

[41] 裘錫圭〈甲骨文中的視與見〉《甲骨文發現一百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灣師大國文系、中研院史語所主辦,1998.5)頁1-5

[42] 高明《中國古文字學通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6)頁131、劉釗《古文字構形研究》頁590、蘇建洲《戰國燕系文字研究》頁147-148

精品学习网 文学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