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不言内,女不言外。非祭非喪,不相授器。其相授,則女受以篚,其無篚,則皆坐,奠之而后取之。外内不共井,不共湢浴,不通寢席,不通乞假。男女不通衣裳、内言不出、外言不入。男子入内,不嘯不指,夜行以燭,無燭則止。女子出門,必擁蔽其面,夜行以燭,無燭則止。道路,男子由右,女子由左。
簡文是就“事父母”而言,今本是就“男女”而言。内容雖有別,可是表現大致一様。《内豊》篇的第六、七簡和第九簡,就“事父母”而言。《昔者君老》篇的第三簡,與第一、二簡和第四簡文意不合。因此,第三簡可以移至《内豊》篇。
《内豊》篇的第九簡“是謂君子”之前闕失,《昔者君老》篇的第三簡“舉美廢惡”之後也闕失;如果“舉美廢惡”也是君子之謂,兩簡則有可能編聯。
此外《昔者君老》篇的第一簡云“君子曰”,諸家大概認爲“君子”是太子之師等。但是,《内豊》篇第八、九、十簡亦有“君子曰”。《昔者君老》篇的第二簡云“太子入見、如祭祀之事”。《大戴禮記・曾子事父母》亦云:
單居離問於曽子曰,事父母有道乎。曽子曰,有。愛而敬。父母之行,若中道則從,若不中道則諌。諌而不用,行之如由己。從而不諌,非孝也。諌而不從,亦非孝也。孝子之諌,達善而不敢爭辨。爭辨者,作亂之所由興也。由己爲無咎則寧,由己爲賢人則亂。孝子無私樂。父母所憂憂之,父母所樂樂之。孝子唯巧變,故父母安之。若夫坐如尸,立如齊,弗訊不言,言必齊色,此成人之善者也,未得爲人子之道也。
盧辯注云“齊,謂祭祀時”。簡文雖説“成人之善者”,本文上也有關。而且,今本以“愛而敬”爲事父母之道,簡文第四簡也云“唯哀悲是思,唯邦之大屏是敬”。“敬”的議論,亦見于《内豊》篇附簡。不過,李朝遠先生云,附簡的“編綫不整”。
総的説來,《昔者君老》篇的内容,可以認爲是説“太子”的孝行,所以與《内豊》篇的内容有關。而且,可能相當于《内豊》篇的篇末部分。但是,這裏説的“有關”并不一定是“同篇”的意思。對于編聯的問題,應當采取小心謹慎的態度。
據上記愚見,以下排列兩篇的簡文,謹供参考。庶諸賢批正,以期推進兩篇的研究。
内禮
君子之立孝,愛是用,禮是貴。故爲人君者,言人之君之不能使其臣者,不與言人之臣之不能事1其君者。故爲人臣者,言人之臣之不能事其君者,不與言人之君之不能使其臣者。故爲人父者,言人之2父之不能畜子者,不與言人之子之不孝者。故爲人子者,言人之子之不孝者,不與言人之父之不能畜子者。3故爲人兄者,言人之兄之不能慈弟者,不與言人之弟之不能承兄者。故爲人弟者,言人之弟之不能承兄4(者,不與言人之兄之不能慈弟者。故)曰,與君言,言使臣。與臣言,言事君。與父言,言畜子。與子言,言孝父。與兄言,言慈弟。5與弟言,言承兄。反此亂也。
君子事父母,無私樂,無私憂。父母所樂樂之,父母所憂憂之。善則從之,不善則止之。止之而不可,忞而任6不可。雖至於死,從之。孝(從)而不諫,不成(「孝。諫而不從,亦」)不成孝。君子(曰),孝子不食,若在腹中巧變,故父毋安。7
能事其親。君子曰,子性割,喜於内,不見於外,喜於外,不見於内。慍於外,不見於内。内言不以出,外言不以内。舉美廢惡③
…是謂君子。君子曰,孝子事父母,以食惡美下之。…9
…之,如從己起。君子曰,孝子,父母有疾,冠不飭,行不容,不卒立,不庶語。時昧攻縈,行祝於五祀,豈必有益,君子以成其孝。8
君子曰,悌,民之經也。在小不爭,在大不亂。故爲少必聽長之命,爲賤必聽貴之命。從人懽然,則免於戾。10
君子曰,昔者君老。太子朝君。君之母弟是相。太子側聽,庶叩,叩進。太子前之母弟,母弟遜退,前之太子再三,然後竝聽之。太子、母弟①/至,命於閤門,以告寺人。寺人入,告于君。君曰,召之。太子入見,如祭祀之事②(以下闕)尓司,各恭尓事,廢命不赦。君卒。太子乃無聞無聽,不問不命。唯哀悲是思,唯邦之大屏是敬。④
…□無戁。毋忘姑丘妹而遠敬之,則民有禮。然後,奉之以中庸。
下一篇:浅议《全宋诗》成就得失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