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田阳羡吾将老”,苏轼仙逝常州距今已900年了,这位几十年来一直在逆旅奔波、席不暇暖、过着流亡生活的蜀山游子,终将一代才子之灵气永留于江南这座美丽的小城。至今苏轼与常州仍前缘不断,他为常州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篇,《咸淳重修毗陵志》卷23载苏轼有关常州的诗近二十首,为此志所载诗人的诗歌数量之首。清人阮升基赞叹道:“考公词翰所及,屡称阳羡,则阳羡境内何处非公吟魂浩气所往来耶?”[xxxiii]凡是苏轼足迹走过的地方,在民间都历代流传着对他的歌颂和传说。如今,还有多处有关苏轼的遗址胜迹供人们游览和瞻仰。如常州的苏文忠公祠、舣舟亭、洗砚池、藤花旧馆;宜兴的东坡海棠园、东坡书院等。此外,苏轼还留有许多轶闻、佳话,在各种史书、文集及方志中均有记载,为人们所传颂。常州人民将永远怀念这位伟人,常州就是一代文坛巨子苏轼的第二故乡!
[i]《重修东坡书院记》,《嘉庆重刊宜兴县旧志》卷10。清光绪八年刻本。清李先荣原本,清阮升基增修,宁楷等增纂。
[ii] 同上,卷4。
[iii]《自题金山画像》,《苏轼诗集》卷48,页2641。孔凡礼点校,中华书局,1982年版,下同。
[iv]《苏轼诗集》卷5,页224。
[v]《喜刘景文至》,同上,卷34,页1815。
[vi]《苏轼文集》卷11,页368。孔凡礼点校,中华书局,1986年版。下同。
[vii]《狱中寄子由》,《苏轼诗集》卷19,页998。
[viii]《东坡词编年笺证》卷2,页423。薛瑞生笺证,三秦出版社,1998年版。下同。
[ix] 在江苏宜兴县南,以近荆南山得名。上承永阳江,下注太湖。
[x]《苏轼佚文汇编》卷6,页2578
[xi]《东坡词编年笺证》卷3,页565。
[xii]《常润道中有怀钱塘寄述古五首》其五,《苏轼诗集》卷11,页553。
[xiii]《和章七出守湖州》题下“施注”引章惇寄诗,《苏轼诗集》卷13,页649。
[xiv]《乞常州居住表》,《苏轼文集》卷23,页657。
[xv]《滏水集》卷20,金赵秉文,四库全书1190册,页263。
[xvi]《苏轼诗集》卷25,页1346。
[xvii]《重修东坡书院记》,《嘉庆重刊宜兴县旧志》卷10。
[xviii]《亡兄子瞻墓志铭》,《栾城后集》卷22,页1410。曾枣庄、马德富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xix] 同上。
[xx]《苏轼诗集》卷43,页2368。
[xxi]《跋东坡楚颂帖》,《家藏集》卷50,明吴宽,四库全书1225册,页458。
[xxii]《菩萨蛮》,《东坡词编年笺证》卷2,页474。
[xxiii]《清波杂志》卷3,清周煇,四库全书1039册,页23。
[xxiv]《钱君倚哀词》,《苏轼文集》卷63,页1964。
[xxv] 《苏轼诗集》卷11,页533。
[xxvi] 《苏轼文集》卷32,页915。
[xxvii] 同上,卷58,页1775。
[xxviii] 《毗陵东坡祠堂记》,《梁溪漫志》卷4,宋费衮,四库全书864册,页718。
[xxix]《栾城第三集》卷5,页1523。
[xxx]《丙申岁,余在京师,乡人陈景回自南来,弃其官,得太子中允。景回旧有地在蔡,今将治园囿于其间以自老。余尝有意于嵩山之下、洛水之上买地筑室以为休息之馆而未果,今景回欲余诗,遂道此意。景回志余言,异日可以知余之非戏云尔》,《嘉祐集笺注》,页450。曾枣庄、金成礼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xxxi]《亡兄子瞻墓志铭》,《栾城后集》卷22,页1410。
[xxxii]《栾城先生遗言》。
[xxxiii]《东坡书院》,《嘉庆重刊宜兴县志》卷2。清嘉庆二年刻本,清阮升基修,宁楷纂。
下一篇:探析竹書《仲弓》詞句試解(三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