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鲁邦大旱》句读献疑之浅议

2013-01-07

[3] 何琳仪,《沪简二册选释》(“简帛研究”网站,03/01/17,http://www.bamboosilk.org/Wssf/2003/helinyi01.htm)云:“从现有资料看,只有秦文字以‘殹’为‘也’,楚文字则无其例。”又云该字“当属下读为‘繄吾子若重名其欤?’其中‘繄’为语首助词。”

[4] 其中之“名”当指时人拘守的瘗祀之礼,孔子深惜时人重视礼俗之外在形式,反失礼乐之本。这一点可以孔子自己的话作注:“礼乎礼乎,玉帛云乎哉?乐乎乐乎,钟鼓云乎哉?”(《论语·阳货》),《礼记·仲尼燕居》亦载着孔子同样思想的一段话:“师,尔以为必铺几筵升降酌献酬酢,然后谓之礼乎?尔以为必行缀兆兴羽籥作钟鼓,然后谓之乐乎?言而履之,礼也;行而乐之,乐也。”二者可互相发明。

[5] 据本篇完简推断,第一简下端尚残缺约二十字,其中内容除了孔子关于重修刑与德的建议外,还当有庶民忽视刑德,专以沉埋圭璧币帛于山川以求雨之事——此正庶民所知、巷路之言,哀公以此请教孔子为何舍瘗祀而言刑德。第二简残存简文系孔子对鲁哀公问,斥庶民只知瘗祀,下端尚残缺约十八字,据上下文推断其内容或为强调政刑与德的重要性。第三简之后系孔子与子贡师弟子之间的问对。

[6] 马承源先生将前“女”隶定为“如”,后“女”隶定为“若”。按:二“女”字用法、意义无殊,兹依字形统一隶定作“如”,与“夫”组词,用法、意义与文献中常见的“若夫”同。

[7] “德”字系据第一简“刑与德”和第三简“政刑与德”补。

[8] “或必”二字马先生隶定为“何必”,于文义无碍,但其所持之“或”“何”旁对转说乏文献旁证,故不敢取,此依何琳仪说。详见何著《沪简二册选释》,同注3。

[9] “繄”字之隶定并属下读,皆依何琳仪先生说,详见何著《沪简二册选释》,同注3。

精品学习网 文学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