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学”与郭店竹简之探析

2013-01-09

将 理解为父,则说明了教学之人,理解为朴,则说明了教学用的工具,总之,教与学比较起来,教更强调了被动为学的一面。

(5) (子),小孩之形。甲骨文用作动词,即后代之“字”,为抚养,养育之意。

2.先秦之“学”

金文中出现了带有“子”的学,如 , , , , , , [7](P224-225)[8](P211-P212),这里的学,已不再仅仅是指教育的场所,而更强调一种启蒙之学,自己学,更具有动词意义。, , 中因为有 在,应为被动之学,有教的含义在里面。教字的写法,如 , [7](P224)。结合字的每个字根的含义,从字形可以看出 ,侧重于卜辞和教育,而 则含有有教学的对象“子”在里面(或理解为抚养,养育之“字”)。

明末的方以智在《通雅》对“学”的考据为:“學、敎、覺俱从爻,學字本于孝声,生于覺孝”。“古孝从爻从子作 ;謂子效父也,效孝通矣,古 ;即通为學以人子而交古,今孝天地也,加冂冋之也”。“学也者,觉悟、交通、诵习、躬效而兼言之者也,心外无物,物外无心,道以法用,法以道用,全用全体,吾人本具者也。悟从吾心”[9](P857-62)。但是,“孝“在战国已经和 在写法上有了明显的不同,如在郭店竹简中: (孝), (孝)不同于 ( )。[8](P585),但是,学和觉在意义上是相通的。

3.郭店楚竹简中的“学”和“教”字,各有四种写法,除此之外还有一种特殊的写法。

学字的四种写法:

(1)学甲 , (2) 学乙 (3) 学丙 (4) 学丁 ;

教字的四种写法:

(1) 教甲 (2)教乙 (3)教丙 (4)教丁 ;

还有一种特殊的写法 .[10][11][12][13][14][15][16][17][18](P60) 对于其不同意义将在下文中结合文本进行讨论,兹列表如下:

甲乙丙丁戊(特殊的写法)

4.秦及秦后之“学”

在秦统一之后,在全国范围内面临的情况是:“言语异声,文字异形”,这样的情况不仅严重妨碍了各地区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而且还是一种潜在的易导致分裂割据的因素。秦始皇有鉴于此,命令李斯等主持进行文字改革。李斯以秦国字体为基础,参照六国文字,制定了字形固定、笔画简省、书写比较方便的小篆(“秦篆)作为规范文字,推行于全国,从此统一了文字。加上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严禁私学,使国家思想趋于统一。[18](P163-164)

汉代的徐慎对于“学”字只给出了一种解释,“学”同“斆(xiào)”,释文为“觉悟也,从教从 , 尚朦也,臼声,学,篆文教省”,其中的“教”解释为“上学施下所效也”,“ ”的意思是“邑外为之郊,郊外为之野,野外为之林,林外为之 ” [19](P69)学”字的主要意思可以这样理解:有学之人将其“学”授予下,使“ ” 人(可引申为未学之人)而能效仿。而学人学的目的是“觉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