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文学论文一般包括:外国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和当代文学、文学理论、文学语言研究、文学批评、文学史以及作家作品研究等几个主要研究领域。精品学习网论文网为您提供文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文学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学”与郭店竹简之探析
摘要:在郭店竹简中,“学”(与“教”)有多种写法,现在大多数竹简思想研究者对此未进行过严格的区分。文章从“学”字的文字考据出发,通过对甲骨文、金文等先于或同期于郭店竹简的“学”字的演变及不同的组合分析,并结合历代学者如汉代的许慎、宋代的朱熹、明代的方以智等对“学”的不同理解,来获得对于“学”在先秦思想中的真相的认识,并对先秦儒道关系做一新的思考。
关键词:学;教;郭店竹简
一 “学”字的含义及变迁
1.甲骨文之“学”
《孟子·滕文公上》曰:“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在夏、殷、周三代,学的概念一开始主要还是指教学的场所。
夏、商、周之学:在夏代出现了学校的雏形,夏代学校的一个名称是“校”,《说文》解释:“从木,交声”,《孟子·滕文公上》:“校者,教也” 。 《孟子·滕文公上》曰:“序者,射也”,据推测军事教育是夏序的重要教育内容。尊神和充满神秘的宗教气氛,是商代文化的主要特点。殷人的甲骨卜辞具体反映了这一点。殷人几乎是无事不占,无事不卜。殷代的宗教人士—巫,是当时的主要文化人士,他们不仅会婆娑及降神,而且精通天文、历法、医药、政治、哲学、艺术,因而殷代的教师多是由巫师承担。
卜和筮在周代也是非常重要的活动,《周礼·筮人》“凡国之大事,先筮而后卜”,卜筮是贵族子弟的基础课、必修课,是学习的主要内容。周代之学为“学在官府”(“学术官守”),意思是说教育的机构设于官府之中。从国学来看,学校既是施教的场所,又是祭祀等场所。《礼记·王制》篇称“天子将出征… …受成于学;出征,执有罪反,释奠于学”,爻辞作为学习的主要内容,不仅是个人智慧的象征,而且是国家社会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1](P1-49)[2](P54-142)
商代甲骨卜辞中出现了学字。学字的写法很多: (甲骨文一期)[3](P78), , , ,, 。这个字有三个组成部分: (或 ), , ,其中任何一个部分都可以被省去。同时,商代词义单位的划分,比后代要粗疏一些,表达的意义要笼统一些,所以今天看来是相反的意义,在当时却可以只用一个词来表示。如接受的受和授予的授,商代都用受来表示,也就是说,商代的受表示受、授两方面的意义,学表示教的意义与此相同。这就是当时的词义观念, “学”也同时表示学和教的双重含义。[4](P367-368)
“学”的三个组成部分具体解释如下:
(1) (或 ):从商周社会中学的意义来看,爻辞在社会生活中占有非常之重要的地位,学的主要内容一开始应集中于卜辞之学,并且商代的学和爻通用。
(2) :为房屋之外形。 字为宅之初文,卜辞使用其基本义。
(3) (双手),甲骨文中手为 ,其变体为爪, 字上面为双手捧爻,意指学习卜辞。
(4) (教):右边为 ,为手持石斧操作之形,乃斧之本字。后来用作父母之父,似有斧者为男性引申而来。卜辞的父一般是对父辈的通称。[4](P42)
也有人把它理解为手持鞭朴之像。《尚书·舜典》“朴作教刑”,朴就是棍棒,相当于后世先生的戒尺教鞭,学生如果不听话便按翻在凳子上的一顿屁股。[5](P98)
教,从 ,有谓教与朴同,引《唐韵》:朴与 同,小击也,打也。《传》:朴,椟楚也,不勤道业则挞之。[6](P87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