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曰:“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國行也;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史記》)
故孔子曰:“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北史))
孔子曰:“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不可棄也。”(《鹽鐵論》)
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文選》)
等等,它们都来源于《论语·卫灵公》:
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
《忠信之道》的话就是“是故古之所以行乎蠻貊者,如此也”,其中“如此也”就是“讲忠信”,则它实际上就是“是故古以忠信行乎蠻貊(不以忠信,州里不得行)”。
其中的“乎”是引进处所的介词。这样原文就是“是故古之行于蠻貊者,以忠信也”,等于“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國行也”。
“门”与从“蠻”字古音近,《书·禹贡》疏引郑云“蛮之言缗也”可证,又“罠”字异体从“ ”见《文选·七发》李注及《尔雅·释器》释文,“民”即与“门”完全同音通用,例繁不举。
“貉”、“貊”、“貈”在“北方少数民族”(蛮是南方少数民族)的意义上实际是一个字。字有两个音,从匣母铎部的音来看,虽与来母侯部的“娄”不同音,但实际上这两个声符都是KL-的声母(从“各”声的字多有来母者如“落”,从“娄”声的字声母分布也很广,有“佝偻”等多个连绵字)。
其韵母则接近,所以从“各”声的字和从“娄”声的字古都可以与“牢”、“劳”字通用,例如《国语·齐语》的“牺牲不略,则牛羊遂”,“略”字《管子·小匡》即作“劳”。
实际上,这个问题还要复杂一些,《尔雅·释诂》:“貉,纶也”,字必用作“络”,来母。如果在战国时代辅音加来母的组合还没有完全分解的话,则“各”、“娄”都还是KL-、SL-、ML-一类音,在声母上是相同的,至少可以读为“络”,与“嘍”音近。
(三)
如果上述说法成立,能将《忠信之道》中的话与《论语·卫灵公》的话挂上钩,则《穷达以时》、《忠信之道》、和《唐虞之道》与孔子的陈蔡之厄的关系就可以得到解答,因为《论语·卫灵公》中这段话就是孔子在陈蔡之间说的。
《论语·卫灵公》章从第一句到上述一句的全文如下:
(1)衛靈公問陳於孔子。孔子對曰:「俎豆之事,則嘗聞之矣;軍旅之事,未之學也。」明日遂行。在陳絕糧,從者病,莫能興。
(2)子路慍見曰:「君子亦有窮乎?」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子曰:「賜也,女以予為多學而識之者與?」對曰:「然,非與?」曰:「非也。予一以貫之。」子曰:「由!知德者鮮矣。」
(3)子曰:「無為而治者,其舜也與!夫何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4)子張問行。子曰:「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立,則見其參於前也;在輿,則見其倚於衡也。夫然後行!」子張書諸紳。
关于孔子陈蔡之厄,我在《楚简孔子论说辨证》已经引述过《史记》的记载,这里不嫌其繁再引一次:
孔子遷于蔡三歲,吳伐陳。楚救陳,軍于城父。聞孔子在陳蔡之閑,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將往拜禮,陳蔡大夫衷唬
下一篇:浅谈《红楼梦》的诗词曲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