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浅议张家山漢簡釋文與注釋商補

2013-01-15

 【编者按】:文学论文一般包括:外国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和当代文学、文学理论、文学语言研究、文学批评、文学史以及作家作品研究等几个主要研究领域。精品学习网论文网为您提供文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文学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浅议张家山漢簡釋文與注釋商補

為血叚(瘕)。肘(疛) 《脈書》7

“血叚(瘕)。肘(疛)”,原釋文作“血叚(瘕)殹。肘(疛)”。按:考察文例,前有:5號簡“為火疢”、6號簡“為上氣欬(咳)”、7號簡“為牡叚(瘕)”,後有:7號簡“氣叚(瘕)殹”、8號簡“為唐(溏)叚(瘕)”等等。有“殹”無“殹”其實並無一定之規律。從圖版來看,原釋文衍一“殹”字。

為塞<寒>中。在腸……為塞<寒>中 《脈書》9

身塞<寒>熱 《脈書》15

9號簡的第二個“塞<寒>”,原釋文作“塞”。15號簡的“塞<寒>”,原釋文作“寒”。按:依圖版,兩字都是“塞”字。據文意两字應是“寒”字之讹。所以这两處的釋文應改作“塞<寒>”。

“西(洒)西(洒)”病 《脈書》 23

“西”,原釋文作“洒”。按:依圖版此為“西”字。“西”是“洒”之聲旁,故“西”可讀作“洒”。

< > 《脈書》25

“ ”,原釋文作“ ”,讀作“顔”。按:從圖版來看,此字左旁的形体与同簡“産”字有别,應該隷定作“ ”,讀作“顔”。24號簡原釋文的“ ”,亦當改作“ ”。“ ” 應是“ ”的訛字。《馬王堆簡帛文字編》“顔”字條所收六例之前五例也都是“ ”字,為“ ”字之讹,讀作“顔”。

目䀮如無見 《脈書》40

“䀮”,原釋文作“ ”。注釋曰:“目 如無見,《甲本》作‘目瞙如毋見’,《乙本》作‘目芒然無見’。目 ,玉篇:‘目不明。’”[1]

按:“ ”以“ ”為聲。從“ ”的字,如“毓”屬覺部喻紐,“流”屬幽部來紐。而“瞙”屬鐸部明紐。“芒”屬陽部明紐。“瞙”、“芒”音近。“ ”與“瞙”、“芒”古音相差甚遠。與“瞙”、“芒”對應的字恐不是“ ”字。

從圖版来看,此字右部從“巟”,與51、55號簡“流”字所從“ ”形体有別。所以應當釋為“䀮”。《玉篇·目部》:“䀮,目不明。”《集韻·唐韻》:“䀮,目不明也。”“䀮”以“巟”為聲,“巟”與“芒”音近可通。《馬王堆漢墓帛書<五星占>》“句巟”即通作“句芒”。[2]“䀮”當可與“芒”通用。《玉篇·目部》:“瞙,《字統》云:目不明。”是“䀮”與“瞙”義同。《素問·藏氣法時論》:“虛則目䀮䀮無所見,耳無所聞。”可與簡文參讀。

少隂之 (脈)主治 《脈書》41

“ ”,原釋文作“脈”。按:從圖版来看,此字從目而不從肉,字當隷定為 。肉、目形近,作為偏旁容易混讹,如54號簡“脈”所從“肉”旁下端,就有閉合的趨勢。根据文義,“ ”應是“脈”字之訛。

勭(動)者實四支(肢)而虛五臧(臟) 《脈書》52~53

“者”,原釋文作“則”。按:從圖版來看,此是“者”字。原釋文作“則”可能是筆誤。

春秋必滔,不滔則脈闌(爛)而肉死 《脈書》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