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有谋臣,壤地不削。士有谋友,则言谈不弱。虽勇力闻于邦,不
如材;金玉盈室,不如谋;众强甚多,不如时。故谋为可贵。
削,原作“钞”。林素清先生指出,此即《战国策·赵策三》的“壤地不削”[④],李零、陈伟皆同其说,今从之。这段简文也是强调“谋”的重要性:国君如果有深于谋略的大臣,那么,其国土就不会被敌人的侵略而减少,游说之士,如果有懂得谋略的朋友帮助自己,则游说时就有说服力而不致失败。即使是名震诸侯的勇士,也不如精通谋略的贤才;即使有满堂的金玉,也不如一个计谋的重要。所以说谋略是最为可贵的。
郭店楚简《语丛四》的上述两段简文,都是重视智谋、谋略的,并提出“谋为可贵”的鲜明观点。这与《鬼谷子》是一致的。《鬼谷子》里有一篇名为《谋》,就是专门讨论有关“谋略”问题的,提出了许多如何策谋的方法。
将《语丛四》关于重视谋略的简文与《鬼谷子》中的《谋》篇相比较,可以看出:简文针对谋略问题虽然发表了很好的看法,但从内容上说,除了单纯强调重视谋略以外,没有更详细更深入的揭示如何谋略,以及在理论上作论证。《谋》篇,对谋略问题的思考要深入复杂的多,不仅阐述了谋略产生的根本,而且提出了如何进行计谋的方法。从篇幅上看,简文或许是限于竹简的形式,只有零碎的几句涉及谋略问题;而《谋》篇则是就谋略中的某一个问题进行专门论述,形成专论。从学术发展由简单到复杂的一般过程来看,《语丛四》简文的出现似早于《谋》篇。
《语丛四》简27云:
听君而会,视庙而入。入之又入之,至之又至之,至而无及也已。
庙,指庙策、庙算。庙堂,即太庙的明堂,是古代帝王祭祀、议事的地方。《楚辞·九叹·逢纷》:“始结言于庙堂兮,信中涂(途)而叛之。”王逸注:“言人君为政举事,必告于宗庙,议之于明堂也。”《后汉书·班勇传》:“孝明皇帝深惟庙策。”李贤注:“古者谋事必就祖,故言庙策也。”在庙堂里,帝王或朝廷对于国事的谋划,即庙策、庙算。《孙子兵法·计篇》云:“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张预注:“古者兴师命将,必致斋于庙,授以成算,然后遣之,故谓之庙算。”
入,这里应指进入太庙。“入之又入之”,意即跨过一道道门槛;“至之又至之”,意即进了一个又一个癜堂、房间。这里用来形容谋划时的隐蔽之深,以便保守机密。及,疑读为“極”,亟、及为群母双声,职、缉通转,王力先生认为亟与从“及”得声的“急(忣)”是同源字[⑤]。无及,犹无极,无穷尽的意思。综合起来看,这段简文的意思主要是说,谋略之士在听到君主的诏令而会集庙堂议事的时候,其密谋的地点,密谋的内容是十分隐蔽保密的。简文中的“庙”字,暗示与“谋”有关,“入之又入之”则说明策谋之隐蔽。这里包含着谋略出于阴的思想,这与《鬼谷子》《谋》篇的立论基点是一致的。《谋》篇云:
智用于众人之所不能知,而能用于众人之所不能见。
故先王之道阴,言有之曰:天地之化,在高与深;圣人之道,在隐
与匿。
又曰:
故阴道而阳取之也。
《摩》篇曰:
故曰主事日成而人不知,主兵日胜而人不畏也。圣人谋之于阴,故
曰神,成之于阳,故曰明。
这里反复阐述的就是谋略策划时要隐蔽,不让人所知。一句话概括就是“谋之于阴”。与简27文比较,不难看出两者的共同之处。而且从《谋》、《摩》的系统论证来看,《鬼谷子》对谋略出于“阴”的认识思考,明显要比《语丛四》简27的思想要完整、成熟。“谋之于阴”的提法更深刻,更具有理论性,并上升到了哲学认识的高度。从中不难看出,从《语丛四》简27到《谋》、《摩》篇的发展线索。
值得注意的是,《语丛四》简27文与《谋》、《摩》虽然皆有谋略出于阴的思想,有的还相当成熟,但两者均未将“阴”、“谋”二字连在一起来表达,提出“阴谋”这个术语。这是值得关注的现象,其背后隐藏何种信息,值得作进一步的研究。
注释:
[①]李零:《郭店楚简校读记》第47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②]李零:《郭店楚简校读记》第47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③陈伟:《郭店竹书别释》第237页,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⑤林素清:《郭店楚简〈语丛四〉笺释》《郭店楚简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5月版
⑥王力:《同源字典》第250-251页,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下一篇:浅析《恒先》编联、分章、释读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