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 唐圭璋:《<云谣集杂曲子>校释》,原载《国立中央大学文史哲季刊》第1卷第1期,此处转引自陈人之、颜廷之:《云谣集研究汇录》,60-61、81-84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xii] 王昆吾:《隋唐五代燕乐杂言歌辞研究》,120-122页,中华书局,1996。
[xiii] 此处可参考湖南省博物馆:《马王堆汉墓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
[xiv] 郑杰文:《战国策文新论》,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
[xv]此处可参考湖北省 荆门市博物馆:《荆门郭店一号楚墓》,《文物》1997年第7期;荆门市博物馆编:《郭店楚墓竹简》前言,文物出版社,1998。
[xvi] 如作为《中国哲学》第20辑的专刊,也是目前出版的第一本有关论文集《郭店楚简研究》(辽宁教育出版社,1999)所收集的论文,便都是考古、历史和哲学思想方面的文章。
[xvii] 关于唐勒赋的考释,可见吴九龙《银雀山汉简释文》,见《秦汉魏晋出土文献丛书》,文物出版社,1985。汤漳平《古文苑中的宋玉赋真伪考》,《江海学刊》1989年第6期。《唐勒与唐勒赋残简》,见汤漳平、陆永品:《楚辞论析》,山西教育出版社,210-215页,1990。
[xviii] 褚斌杰、谭家健主编:《先秦文学史》,518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xix] 同上引,532-533页。
[xx] 裘锡圭:《汉简中所见韩朋故事的新资料》,《复旦学报》社科版1999年第3期。
[xxi] 同上引。又,关于《神乌赋》的考证,可参考裘锡圭《<神乌赋>初探》,原载《文物》1997年第1期,修改后又收入《尹湾汉墓简牍综论》,科学出版社,1999。
[xxii] 郎绍君等主编:《中国造型艺术辞典》,41页,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
[xxiii] 此处可参考文物局古文献研究室、安徽阜阳地区博物馆阜阳汉简整理组《阜阳汉简与<诗经>》,胡平生、韩自强《阜阳汉简<诗经>简论》,二文俱载《文物》1984年第8期。
[xxiv] 见王宇信、杨升南:《甲骨学一百年》,239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xxv] 见陈玉堂:《中国文学史旧版书目提要》,106页,上海社会科学院文研所,1985(内部印行本)。
[xxvi] 詹安泰、容庚、吴重翰编:《中国文学史》(先秦两汉部分),34页,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
[xxvii] 见王宇信、杨升南:《甲骨学一百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xxviii] 同上引,558页。
[xxix] 同上引,588-589页、494-495页。
[xxx] 同上引,481-482页、582页。
[xxxi] 王运熙:《汉武始立乐府说》,《乐府诗述论》,177-179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xxxii] 寇效信:《秦汉乐府考略》,《陕西师范大学学报》1978年第1期。
[xxxiii] 此处参考了《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卷》640-641、464-465页,“曾侯乙墓”、“商周乐器”条,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关于曾侯乙墓艺术研究,可参考谭维四:《科学宝库,艺术殿堂――曾侯乙墓艺术专论》,冯光生:《编钟·乐器――曾侯乙墓文物艺术专论》,同载湖北省博物馆编:《曾侯乙墓文物艺术》,湖北美术出版社,1992。关于曾侯乙编钟钟铭的研究,可参考崔宪:《曾侯乙编钟钟铭校释及其律学研究》,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
[xxxiv] 席臻贯:《唐乐舞“绝书”片前文句读字义析疑》,载《古丝路音乐暨敦煌舞谱研究》,1-3页,敦煌文艺出版社,1992。
[xxxv] 席臻贯:《敦煌古乐》,敦煌文艺出版社、甘肃音像出版社,1992。
[xxxvi] 箫亢达:《汉代乐舞百戏艺术研究》,196-197页,文物出版社1991。
[xxxvii] 周到、王晓:《汉画――河南汉代画像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
[xxxviii] 关于汉代画像石(砖)的有关研究材料,可参考深圳博物馆编:《中国汉代画像石画像砖文献目录》,文物出版社,1995。
[xxxix] 杨公骥:《变相、变、变文考论》,《杨公骥文集》,404-446页,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xl] 杨公骥:《考论古代黄河流域和东北亚地区居民“冬窟夏庐”的生活方式及风俗》,《东北师大学报》1980年第3期。
[xli] 戴伟华:《出土墓志与唐代文学研究》,《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8年第4期。
[xlii] 《王国维文集》第四卷,2页,中国文史出版社,1997。
[xliii] 谭家健:《<唐勒赋>残篇考释及其他》,《文学遗产》1990年第2期。
[xliv] 胡念贻:《宋玉作品的真伪问题》,《文学遗产增刊》第一辑,54-55页,作家出版社,1957。
[xlv] 谭家健:《<唐勒赋>残篇考释及其他》,《文学遗产》1990年第2期。
[xlvi] 钱玄同:《<左氏春秋>考证书后》、《重论经今古文学问题》,《古史辨》第五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xlvii] 李学勤:《走出疑古时代·导论》,辽宁大学出版社,1997。
[xlviii] 李学勤:《对古书的反思》,《李学勤学术文化随笔》,80-86页,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
[xlix] 梁启超:《中国之美文及其历史》,14页,东方出版社,1996。
[l] 罗根泽:《五言诗起源说评录》,《罗根泽古典文学论文集》,156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li] 《哲学研究》评论员:《积极开展科学方法论研究》,哲学研究编辑部编《科学方法论文集》,1-9页,湖北人民出版社,1981。
[lii] 如王钟陵:《文学史新方法论》,苏州大学出版社,1993;钟优民:《文学史方法论》,时代文艺出版社,1996。
[liii] 李学勤:《先秦儒家著作的重大发现》,《郭店楚简研究》,14页,辽宁教育出版社,1999。
[liv] 郭沂:《楚简<老子>与老子公案――兼及先秦哲学若干问题》,同上引,142页,144页,145页。
[lv] 李学勤:《郭店楚简与儒家经籍》,同上引,21页。
[lvi]杜维明:《郭店楚简与先秦儒道思想的重新定位》,同上引,4页。
下一篇:庄子自由理性的特质及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