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是一位忠君爱国、终生忧国忧民的"诗圣",他是一个有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崇高理想的人,一个有着"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博大胸怀的人。然而杜甫也是一个富有人情味的血肉之躯,他有着属于自己的感情世界,"中国文学界笃情圣手,没有人比得上他",梁启超称之为"情圣"。笔者认为,为了更深入地理解杜甫的诗歌创作及情感世界,我们有必要以杜甫生平为线索以谈及杨氏的诗歌为依据,认识和了解这位陪伴其一生的伟大女性。
由于男尊女卑的封建传统,杜夫人没能留下较为详细的信息,我们仅能从元稹《唐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中获取些许信息:"夫人弘农杨氏女,父曰司农少卿怡,四十九年而终。"杜甫家庭亲情诗中涉及对杨氏描述的诗篇有36篇之多,累次使用了10种不同的称谓去描述杨氏这足以说明杨氏在杜甫心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其中出现频率较多的是"老妻"(8次)"妻子"(7次)"妻孥"(6次)"妻"(3次)等,然而,我们仍不能准确得知杨氏的、年龄、外貌、性格等更为详细的信息,由此也可以窥探出杜甫"奉儒守官"的家庭传统和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在他身上的烙印。
一、陆浑山庄的回忆
开元二十九年(741),杜甫结束了漫游,回到他的家乡,洛阳偃师县西北首阳山下死亡的陆浑庄园。这年寒食节来临之前,杜甫在这里修筑了几间窑洞,拜祭过杜预等祖先陵墓之后,他和司农少卿杨怡的女儿结婚了。他们当初的结合也许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结果,或许谈不上爱情,但在以后的日子中却产生了真挚深厚的感情,以至在战乱流亡饥寒交加不断折磨他们的时候,依旧伉俪情深直到生命的尽头。他们在新建的窑洞了里度过了一段平静而幸福的时光。
二、旅食京华的悲辛
天宝五载(746),杜甫西人长安结识权贵进诗献赋希望得到举荐和重用,实现"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
下一篇:中国房地产泡沫经济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