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注重情商培养

2012-10-22

【编者按】:心理学论文是科技论文的一种是用来进行心理学科学研究和描述研究成果的论说性文章。精品学习网论文网为您提供心理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摘要] 情商是近几年出现的相对于智商而言的心理学概念,并且对学生的自身发展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本文旨在通过对当前的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以及家庭教育的分析提醒当代教育者应注重对学生情商的培养,针对不同的学生灵活运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关键词] 情商 智商 心理素质

情商(EQ)又称情绪智力,是近年来心理学家们提出的与智力和智商相对应的概念。它反映出一个人控制自己情绪、承受外界压力、把握自己心理平衡的能力,是衡量人在非智力活动中的重要指标。它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以往认为,一个人能否在一生中取得成就,智力水平是第一重要的,即智商越高,取得成就的可能性就越大。但科学研究表明,情商是比智商更重要的一个商数。情商水平的高低对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也有着重大的影响作用,有时其作用甚至要超过智力水平。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丹尼尔·古尔曼认为"情商是决定人生成功与否的关键"。可见情商对人的发展的重要作用。从90年代开始,人们越来越关注情绪发展对人一生发展的影响,有关研究表明,孩子未来成功20%取决于孩子的智商,80%取决于他的情商。所以,孩子成功与否与情绪的发展有很大关系。所以,我们说情商的高低决定了他人生的失败和成功,情感智力是决定人生成功与否的关键。

那么,到底什么是情商呢?

美国心理学家认为,情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认识自身的情绪。因为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成为自己生活的主宰。二是能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绪。即能调控自己。三是自我激励,它能够使人走出生命中的低潮,重新出发。四是认知他人的情绪。这是与他人正常交往,实现顺利沟通的基础。五是人际关系的管理,即领导和管理能力就是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内容。良好的情感,应该包括关心和同情别人,表达和理解情感,控制情感,自尊、自信、有独立性,适应能力强,能维系融洽的人际关系,能够受到人的喜爱,坚持不懈,坚韧不拔,勇敢、善良等。

过去,人们更关注孩子的智商、关注孩子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等,大多数父母都想给孩子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通过学习开发智力,认为孩子越聪明,成功的机会就越多。人们付出了很多努力,也取得了成果。来自新西兰的一个研究表明:如今孩子的智商是提高了,高于前半个世纪20个百分点。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一代比一代更聪明的同时,情感和社会技能却在急剧下降。在精神健康等方面,今天的孩子在许多方面都不如上一代。比如:美国近15年的统计,儿童和少年的忧郁症增加了近千倍,来自保护儿童基金会的一组统计数字呈现出:美国平均每天有3名25岁以下的青年死于爱滋病;平均每天有25人感染爱滋病;每天有6名儿童自杀;有342名18岁以下的少年犯暴利罪被捕;每天有1407个少年母亲生下婴儿;有2833名儿童退学;每天有6042个孩子犯非暴利罪被捕;有135000儿童携枪上学。这说明不是孩子智商高了,孩子就必然有成功幸福的未来。情商是靠后天培养的,有关研究表明:智商更多是天生的,而情商更多是靠后天培养的。这就意味着无论你的孩子天赋如何,你都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他创造成功的人生。

有个成语叫“笨鸟先飞”,那“笨鸟”为什么要“先飞”?为什么能“先飞”?这当中实际上就涉及到一个“情商”的问题。但是,长期以来,在人们头脑中存在着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那就是把一个人学业上的成绩、事业上的成就、生活上的成功都仅仅归因于理性心理素质,特别是归因于智力——或者是主要由遗传因素决定并可由智力测验测得的智力,或者是在先天禀赋的基础上通过后天学习发展而成的智力,即认知能力或一般能力。这种“智力决定论”的片面观点(特别是“IQ”决定论的宿命论观点)致使在社会生活、社会文化和社会心态嬗变、经济关系多元化、各种文化价值观念互相撞击、社会心态复杂纷繁的今天,我们的现代教育,特别是对心理影响最大、最直接的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健康心理素质培养显得那么的软弱无力!

我们现代教育的主导方面是用社会主义的时代精神铸造下一代的灵魂,而且反映社会和教育进步的新的教育思想与教育方法也越来越多地体现在教师的教学教育活动中,但是同时,学校教育中也存在着与时代要求不一致的东西:一是“应试教育”倾向的仍然存在——重“双基”训练,轻能力培养。有的学校,与考试关系不大的科目尽量压缩课时,完全不考的科目则干脆不开,活动课程形同虚设,心理健康咨询与辅导更是踪迹难寻。考试、升学竞争的片面强化造成了学生过重的心理负担乃至心理挫伤:有的学生因厌学而离家出走;有的学生考不上重点就轻生……。第二,是教育态度与教育方法的不够正确:这样“不准”那样“不能”的过分苛求、过多管束,对学生形成不适当的压抑;这样“等级”那样“评比”对学生形成的不够理解与不够尊重。有的老师甚至缺乏起码的爱心,对学生简单粗暴、动辄施罚。三是在市场经济的冲击和各种社会文化的冲突面前,显得有些被动——在这信息爆炸的年月,让人困惑的事情也实在太多:这边是笙歌丝竹剪彩庆典,那边是水深火热济困扶贫;这边是学习抗洪英雄李向群,那边是数百人围观打砸抢的事而无人相助;这边是一贫如洗捉襟见肘,那边是公款挥霍富得流油;这边有人进“贵族”学校,那边有人只奢望能进“希望小学”或“宏志班”……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思潮泛滥,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英雄主义、奉献精神等受到强烈冲击的紧要关头,在课本上讲国有企业如何稳步发展,而生活中学生的父母却双双下岗的矛盾时刻,或者茫茫然不知所措,或者固守一些过时的观念和价值标准,或者不能理直气壮地坚持我们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主旋律,有力抵制各种消极的文化观念和思潮的影响,从而在学生中产生了一些不良影响。

与学校教育相比,家庭教育往往更敏锐、更直接地反映社会生活和社会心态的变化。由于家庭结构、家庭人际关系、家长素质等的差异,家庭教育可谓五花八门,但总是打上时代和社会的鲜明印记。一方面,与当今社会的改革开放、社会生活的民主化和现代化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相适应的新观念,正越来越多地进入家庭,为好的传统与时代精神相融合的新型家庭教育的产生提供了条件。但是,另一方面,旧的已经不合时宜的家庭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仍然普遍存在,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开放社会中各种消极的文化观念也直接反映到家庭教育中来,“应试教育”对家庭的影响更是随处可见。不少家庭特别是高收入家庭和独生子女家庭千方百计在物质上满足子女的要求,却不注意从思想上加强教育、从身心上促其磨炼。不少家庭在教育的价值取向和目标上表现出过多的功利主义和脱离实际的倾向,常常以大人主观设计的模式或者目前社会地位的高低、实际收入的多少来决定孩子的发展方向,致使升学报考时金融、外贸、财税、电脑等专业屡屡爆棚,而其他家长们自认为没什么前途的专业则少人问津——哪怕孩子自己可能非常喜欢!期望过高,而不顾孩子本身的意愿和潜在条件;只要求孩子学好、学精实用性知识和技能,而不重视孩子素质的全面发展,尤其不懂得重视心理素质的发展。在具体要求上,有的过分苛求,对孩子进行超越其年龄阶段和实际承受能力的强制训练与掠夺性智力开发;有的则只顾自己的事业或只顾挣钱,而对孩子的成长很少过问,似乎是任其自生自灭。在教育方法上,有的过分成人化,有的则一味管束、指责、压制,既不尊重,也不理解;还有的家长却娇惯溺爱,放任迁就,混淆了孩子心中的是非,降低了家长在孩子心中的威信,许多家长因此而不能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目前相当多的青少年存在着心理障碍,初中生约为13.7%,高中生约为18.8%。可以说,学生的情商对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影响极大。如何注意学生情商培养,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值得探讨的重要心理问题之一。

一、注重自我教育,有效控制不良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