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强化理论(Reinf0rcement theory)
这是源于斯金纳(B·F·Skinner)的操作性条件反射概念的一种激励理论。他们认为行为结果对于行为本身有强化作用,是行为的主要驱动因素,对人的工作成绩的强化是使其行为得以维持的主要手段。一般来说,对于维持行为,变化的、间隔的强化比固定的、连续的强化效果要好。一方面,它能更经济有效的增加先前行为出现的概率。另一方面,它有助于提高强化中断或消失的抵抗力,这样,即使有较长时间的不强化期,行为也能得到维持。根据斯金纳的强化理论,作为管理者,在管理实践中一方面要注意运用强化手段,特别是在行为形成过程中的初期,应更加频繁的给予强化。我们可以按小比率增加的原则,持续不断的对教职工的行为改进给以强化,直到它稳定在所要求的标准上。另一方面,当其形成后,管理者就应考虑降低强化的比率和改变强化的时距。我们可以先采用增加每次强化的强化量而减少强化次数的方法,当教职工能够从其行为中得到自我强化的时候,就可以进一步减少强化量了,但仍应以能够维持教职工已产生的行为为限。
2.公平理论(Equity theory)
公平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J·S·Adams)提出的一种激励理论,其实质是探讨投入劳动与所获报酬之间的比值,即个人所做的投入(或贡献)与他所取得的报酬(所得到的结果)之间的平衡。亚当斯认为,在组织机构中,员工最关心的是奖励措施的公平和公正,即希望自己所付出的代价得到应有的报偿。如果他认为自己的报偿/代价比等同于别人的报偿/代价比,那么就会产生公平感,原来的工作热情和行为水平就能得到维持;如果他认为自己的报偿/代价比低于别人,他就会产生不公平感。在这种情况下,个体会通过各种方法力图消除不平衡感,他可能会要求增加他的收益或报偿,或降低他付出的代价。当然他也可能重新估价自己获得的报偿或别人付出的代价,以降低或消除不平衡感,维持其行为;如果他认为自己的报偿/代价比高于别人,他也会觉得不平衡。在这种情况下,他可能会因为自己得到过多的报偿而付出更多的代价,也可能试图增加别人的报偿,还可能对自己和别人的报偿和代价重新做出估价,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
根据亚当斯的公平理论,管理者在管理实践中制定分配制度或奖励措施时,一定要贯彻“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原则,增加分配制度的透明度,让每一个教职工都生活在公平竞争的环境中。
精品学习网论文网为您提供心理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