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从宗教心理学的角度解读摩西

2013-01-10

但是,随着出埃及的进程,摩西和耶和华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当米利暗和亚伦诽谤摩西时,耶和华公开为摩西辩护:“你们中间若有先知,我耶和华必在异象中向他显现,在梦中与他说话。我的仆人摩西不是这样,他是在我全家尽忠的。我要与他面对面说话,乃是明说,不用谜语,并且他必见我的形象。你们毁谤我的仆人摩西,为何不惧怕呢?”而到了《利未记》、《民数记》,甚至摩西自述的《申命记》中,我们都可以感受到摩西对上帝的敬畏以及顺从。这种信仰的变化是情有可原的。

在摩西出生的年代,上帝更多是作为一种传说而存在的,因为上帝与普通人的接触在那时已经非常少了,再加上以色列人处于被奴役的状态,他们必然会对本族的保护神缺乏信任感。而在后来与上帝的接触以及上帝对以色列人的保护等亲身经历中,摩西对上帝的信念越来越坚定。这种情况也时常出现在儿子对“父亲”这一身份置疑中,即对命运中注定的父子关系以及对父亲应负的责任和应持有的尊敬态度的置疑;而随着父子接触的增多,双方了解的加深,必然会产生相应的亲密感,这在摩西的身上表现得更为明显:在出埃及和跋涉到目的地的过程中不论遭到民众的误解还是忍受上帝的不悦,他始终怀有对上帝的敬爱之情。

同时,在摩西身上也体现了他抗争的性格特点。在说服法老无效的情况下,摩西向上帝诉苦道:“主啊,你为什么苦待这百姓呢?为什么打发我去呢?自从我去见法老,奉你的名说话,他就苦待这百姓,你一点也没有拯救他们。”这种直接的指责在以色列的会众中还是很少见的;并且,当耶和华因为以色列人在大声哭号缺肉吃而大发雷霆时,摩西“就不喜悦”。

摩西的这种抗争行为一方面是以色列民族性格的体现,另一方面也是由他为以色列人争取利益的领袖身份决定的。而上帝通常会默认摩西抗争的合理性,对摩西提出的异议加以考虑,并时常帮助他解决这些问题。

但是这种和睦的关系并未能维持到最后,摩西在四十年的艰苦跋涉和领导后,未被允许进入迦南地的悲剧命运导致了二人的最终分离,从而表现了上帝作为父亲对儿子的放逐,对儿子命运的判决。摩西遭到这种命运是因为他未能在民众非难上帝时及时维护上帝的名誉,因而被判决以死亡的方式不得进入最终目的地。至此,父亲与儿子的关系走到了尽头,摩西的结局显示了儿子命运在父亲荣誉面前的微不足道,二者的关系最终是冲突的关系。

2.3先知与庸众——摩西与以色列民众的关系

在与以色列民众在一起时,摩西主要是一个“孤独者”形象。尽管摩西是最受上帝重视的仆人,与上帝的关系最密切,但是,在实际的执行命令和传达法令的过程中,摩西更多发现的,可能恰恰是与以色列民众的整体不和。

精品学习网论文网为您提供心理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精品学习网 心理学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