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关于大学生就业压力大与学习动力不足的分析与对策

2013-01-17

【编者按】:心理学论文是科技论文的一种是用来进行心理学科学研究和描述研究成果的论说性文章。

关于大学生就业压力大与学习动力不足的分析与对策

由于毕业生的逐年增加、学生的择业观念转变的滞后,以及我国正处于经济改革和发展时期,就业岗位呈现结构性的不足,导致大学生的就业竞争日益激烈。这给学校、家长特别是学生本人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面对就业压力学生们理应积极面对,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学习投入,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然而在对学生的调查中发现,面对如此大的就业压力,学生们在学习上的投入从主观和客观上都表现为不足,形成了大学生就业压力大而学习动力不足的矛盾状态。

1  学习动力不足的表现

1. 1  从主观上感觉学习动力不足

笔者曾对重点大学和普通大学的学生思想状况进行过对比调查和研究,学生的学习状况是此次调查的重要内容。此次调查是以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发放问卷的对象是华中科技大学和中南民族大学的学生,共发放了调查问卷201 份,收回问卷194 份,有效问卷为194 份。我们发现被调查的同学中,明确表示有学习动力的占28. 35 % ,其中动力足的为7. 3 % ,有点动力的为21. 05 %;学习上动力不足的共计71. 65 % ,其中劲头不足的为29. 38 % ,完全没有动力不想看书的10. 31 % ,勉强能静下心来看书的同学为31. 96 %。对这勉强能静下心来看书的31. 96 %的同学来说,他们的学习状态居于有学习动力和没有动力之间,或者是有时学习动力不足,有时有学习动力,学习状态不稳定。总之,感到学习动力不足的同学数量较多,百分比大,有较明显的统计意义。

学习动力是学生对学习的主观感觉,有的同学可能很用功,花费的学习时间也很多,但他可能认为自己的学习动力还不是很足,而有的同学学习时间可能并不多,但很可能认为自己学习动力很足。这种感觉来源于对学习的信心、学习的投入、学习的态度、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情况的综合评估 。如果学生对学习没有信心,认为自己可能学不好,那么他的学习动力不可能足;如果学习态度不端正,在学习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够,也不能表现为较足的学习动力;如果对学习没兴趣,那么就不会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形成较足的学习动力了。因此,可以认为学习动力是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投入的综合表现。

1. 2  在学习上投入的时间不够

从客观的角度来看,学习动力足与不足,最终取决于在学习上投入的精力和时间。一天的时间是有限的,除去日常生活和睡觉之外,可供学生学习的正常时间大概是10小时,如果超出了这个时间,那么,大多是挤占了正常的休息时间。按一般大学的作息安排来看,上午4 节课,下午2~3 节,晚上2~3 小时自习,这是一个较正常的作息安排。一天6 小时学习时间,是学生们用于学习的最基本的时间。6~8 小时的学习时间可以安排1~2 小时的自习时间,8~10 小时的学习时间,可安排4 小时的自习时间,4~6 小时的时间可能仅够听老师讲课,4 小时以下的同学可能听课的时间也不能保证。6 小时的时间,仅说明同学完成了上课任务,课后却没有花多少时间去自习,属于学习动力不足。一天学习6 小时以下的同学可能就谈不上什么学习动力了。

根据笔者对大学生一天用于学习的时间统计,一天学习4~6 小时的同学最多,占总计的27. 32 % ,其次是4 小时以下的24. 74 % ,一天学习6 小时以下的同学占总计人数的52. 06 % ,一天学习6 小时以上的同学为47. 94 % ,8 小时以上的同学为26. 29 % ,8 小时以下的同学为73. 71 %。整体上看,同学在学习上的投入时间不够,客观上表现出学习的动力不足。在学生学习动力的调查中我们发现,有62. 88 %的学生认为自己学习动力来源于就业竞争的压力。那么,是否有62. 88 %的同学因为就业竞争的压力而产生了较强的学习动力呢? 调查表明,每天学8 小时以上的同学只有26. 29 % ,一天学习6 小时以上的同学为47. 94 %,远远低于62. 88 %。显然就业竞争的压力并没有给予学生学习上的动力,从而形成了就业压力大而学习投入却不足的矛盾。

2  学习投入不足的原因分析

2. 1  学习压力的间接性和非学习活动的干扰

大学生对就业很关心,但对就业竞争大多数处于较抽象的认识阶段。在进校初期学生对就业竞争了解不多,他们考虑得更多的是如何拿到学分完成学业,随着对大学生活的进一步了解,他们变得非常关心各专业、各学校的就业情况,特别是本专业高年级同学的就业情况,从而产生了就业竞争的心理压力,并试图把就业竞争的压力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但是,由于学生们对这种压力的认识不足,导致这种压力产生的学习动力不具有持续性和稳定性,学习的动力不足。

1) 就业竞争的间接性减弱了竞争压力产生的学习动力。就业竞争产生了学习动力,但由于这种竞争只能发生在几年以后,即就业竞争的压力是间接的,是通过他人的压力感觉出来的,而没有直接压给自己,这种压力容易淡忘,也容易遇到事物的干扰。这种间接特性削减了学生的学习动力,成为学习动力不稳定的因素。就业竞争压力的间接性决定了学生们没有直接面对就业的危机,学生要通过对别人的毕业和就业的顺利和曲折来感受和联想自己将来的就业,而无论别人的就业顺利还是曲折,学生对自己就业的想象,都会有乐观和悲观两种可能。乐观的思想一般不会形成心理上的冲突和危机,难以产生学习上的动力。不乐观的状态能否产生学习上的动力却取决于外部因素刺激的频率、强度以及学生对他人毕业和就业的内在感受。只有频率高、强度大、心理感受敏感的人才会产生强的学习动机;反之,就会削弱就业竞争压力产生的学习动机,这给学习动力的保持造成了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