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高校马克思经典著作课程厌学原因的心理分析

2013-01-17

要调动大学生的向学积极性,必须给他们一个稳定的心态,良好的就业预期。这要求国家必须规范就业市场,通过各种政策引导和刺激,为大学生提供足够的工作岗位,保证大学生的就业率,尽可能地保证其所从事的是其所学专业。而这又是一个国际性的难题,也不单纯是教育系统本身力量所能完成。至于解决就业压力的措施,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劳动工时的缩短来实现,具体办法参见笔者的相关文章,这里不赘述。

(三)完善的规章制度是大学生向学的制度保障

要完善教育体制,从小学到大学真正地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学校要认识到学生各种不合理行为的出现不单是学生自身的问题,而是前期家庭社会和学校教育失败的结果,带着理解的态度制定非惩罚性的人性化制度,帮助学生改正错误的思想和言行,其效果往往更好。而要做到这些,就需要吸纳足够的师资力量补充教师队伍,实现小班授课,一对一帮扶,让学生从家庭脱离之后仍然能感觉到温暖,而教师的人格魅力又经常成为学生向学的主要动力之一。在教育系统里,这种爱的力量远远超过任何的强制性力量。

(四)创建“博客制”的教学方法是很好的选择

在个性张扬的开放式社会里,封闭式的教学和考试制度很难达到影响学生心灵,考核学生掌握知识的目标。由此,笔者尝试提出,高校的部分课程完全可以借助于网络这种高科技来进行人本化教育。“人本化教育思想吸收了存在主义哲学家布贝尔提出的著名的‘我与你’(I-YOU)关系理论,强调师生之间的对话关系”。可以要求师生分别建立个人博客并定期发表博文和评论留言,教师再依据博文,评论和留言的内容等评定等级,在教学的同时也完成了考试。这种方式既利用了大学生热爱网络的心理,强化其上网的目的性和专业性的同时彰显其个性,又避免了传统考试死记硬背的弊端,并因“批卷者”甚众而抑制大学生作弊的心理,使其久已丧失的信用得以重新恢复,而学生对教师科研工作的监督,又会促使教师不断更新知识,加深专业素养,从而实现“教学相长”。

马克思经典著作课程自身的改革和完善是改善大学生厌学心理的根本要求。要对整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的开设时间进行调整。初中高中时代应多开设法律基础等课程加深学生的法律意识,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则放到大学教育阶段,避免大学生产生重复听讲的厌烦情绪。教师也要抓住当前西方世界经济危机使得包括美英等发达国家在内的整个人类社会都兴起研究《资本论》的浪潮的契机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宣传,使其明白现存的西方哲学和经济学原理并不是根本解决人类问题的钥匙,唯有从《资本论》中吸收人类理想的精髓,结合现实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才是可行之路。所以说,厌学马克思经典著作的问题出现的“责任也不在马克思主义本身,而出于对它的生搬硬套和刻板的运用,是方法论运用上的错误”。最终改变大学生厌学马克思经典著作课程的根本也在于方法,是方法论层面的问题。

精品学习网论文网为您提供心理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精品学习网 心理学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