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心理效应是建构教学互动心理场的引擎

2013-01-17

“心理场”的构成不是几个相关因素的简单累加或随意捏合,是需将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整合成一体。有的教师为了追求课堂气氛,喜欢设计花哨、热闹的课堂互动活动形式,学生因此不能平心静气地思考和体验;有的教师习惯于侃侃而谈,全然不顾及学生的思维状态。其实,师生任何一方的不到位都会影响“心理场”的整体性。此外,作为积极“心理场”的两极,双方也是一个在感、意志、精神上相依、相融、共振、共鸣的和谐整体。案例:朱自清的《春》是脍炙人12的名篇。可初一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这篇课文。“超限效应”提醒本校任教的陈老师思考——虽然名篇不厌百回读,但学生会不会因为同一篇课文一再学而产生腻烦心理呢?所谓“超限效应”,是指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的刺激会引起极不耐烦甚至反抗的心理现象。于是,陈老师在教学设计上另辟蹊径,其中安排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美文赏析。老师要求学生:重读《春》,你有没有新的体会,新的发现呢?譬如对一个句子、一个短语、一个词甚至是一个标点,也可以是一种写法、一种修辞、一种意境、一种体验、一种感悟。表述时可以按照这样的格式进行:文中的“ ”,本来我是这样认为的现在我又有了新的 (体验、理解、法等)。有个学生说,文中“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本来我是这样认为的:“红”只是一种单纯的颜色,现在我又有了新的体验: “红”既表现了阳本身是温暖的,又表现了春天的太阳给我们带来了温暖,能给我们送来温暖的太阳自然是让我们的心中充满欢喜之情的,所以, “红”这个词,不仅仅是一种颜色的描写,更传达出作者喜爱春天阳光的感情。这个词,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心理效应的应用,决不是简单的公式套用。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作为课堂互动的促进者,不仅要发挥心理效应的积极作用,而且要避免其消极影响。陈老师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合理地生成了新的目标和新的结果,让学生换个角度看问题,从而激起他们深层探究。所以,课堂上一旦形成积极的“心理场”,学生在态度上和行为上就会表现出对教学的向往感、认同感和全方位的投人,而极大地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其实心理场是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的,因为教学活动不可能完全处于严密控制状态而具有外张力。这不应看作是“节外生枝”,相反地,它为教师随时调整心理场的相关因素并予以有机的统创造了契机。关键是如何正确地相机而动,从而保证积极心理场的整体性。积极的“心理场”符合学生的求知欲和心智发展的规律,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心理相容,学生产生满意、上进等积极的态度与体验。这样的课堂心理场,必定使学生学得愉快,对老师而言简直是一种精神享受!消极的心理场,学生则思维抑制、心不在焉,课堂气氛沉闷。而心理效应只要运用得当,就完全可以引发积极的“心理场”形成!心理效应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极为常见的心理规律,它是有因果关系、规律化的心理现象。应用其创设积极的“心理场”本质上是运用了启发式策略解决问题。所谓启发式策略是凭借经验来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或者可以说是有助于人们找出问题解决方法的一种提示或经验估计。当学生明确了问题的已知条件和要达到目标间的空隙后,教师要帮助他找到填补空隙的方法,即应用心理效应给予正确的导向,使问题的知觉方式与学生的知识经验尽量接近。当然,理与应用心理效应是科学,更是一种艺术,利用它的积极面,避免它的消极面,这有赖于教师们根据自己的特定的教学情境去创造。

精品学习网论文网为您提供心理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精品学习网 心理学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