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关于对传统心理学发展论的再认识和批判思考

2013-01-18

【编者按】:心理学论文是科技论文的一种是用来进行心理学科学研究和描述研究成果的论说性文章。

关于对传统心理学发展论的再认识和批判思考

目前,在心理学界内认为,心理学的发展共出现过或出现了五种不同形态的心理学:常识的心理学、宗教的心理学、哲学的心理学、前科学心理学、现代科学心理学。但是依据库恩提出的科学理论发展的范式理论,我对上述的传统心理学发展论并不完全认可。我同意发展论的前四部分,但是对于第五部分所确认的— — 心理学已经完成了前科学到常规科学的飞跃—— 我并不完全认可。传统的心理学理论发展认识是以心理学理论研究是否使用了科学操作、科学研究模式作为心理学是否进入了常规科学阶段的标准的。而受到范式理论的影响,我认为使用科学的研究方法、科学的实验验证程序,是进入前科学阶段的标志,而进入常规非科学阶段的标志;进入常规科学阶段必须是在建立了一定的科学范式之后。

由于心理学内部还分为一些亚科,而这些亚科的发展并不均衡。所以我认为要想探讨当前心理学处的发展阶段,我们要先对心理学的各子领域的发展及其特点进行描述。在这个描述的过程中我将对该领域的发展处在哪一阶段做出初步判断,并验证我的关于“心理学尚未完全进入常规科学”的思考。

1 人格、临床病理和咨询领域的发展及其现处阶段。这一领域被我称为狭义的心理学领域。广义的心理学的研究范围远不止这些,但是通常人们提起心理学,总会想到“弗洛伊德”、“病态人格”、“心理咨询”等概念。这样成为了人们心中心理学的代名词。因为人格、临床病理和咨询领域最具有“研究和探讨人类本性”的特性,所以人们把心理学狭义的等同于这个子领域也是可以理解的。实际上,在心理学研究领域中,人格研究、临床病理研究与咨询理论研究是三个分立的领域,但是我把它们合在一起是因为这三者有着密不可分的相互联系。临床病理领域可以为另两个领域提供信息和依据,促使心理学家发现问题;人格领域在此基础上探究人格特征和人格形成的机制;并以此为治疗心理病理的心理咨询领域提供理论的引导。而人格和咨询领域得出的理论反过来需要得到临床病理领域内的实践结果的检验。在早先阶段,此领域内出现了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三种理论范式三足鼎立的局面。但是这三种理论都难以摆脱哲学式心理学的特征,就是说他们都停留在理论阶段,处在一种“无法被证伪,更无法被证明”的尴尬地位。后来,随着心理测量技术和试验技术的发展,随着统计技术引入心理学研究领域,心理学领域涌现出了众多关于人格和咨询的理论。由于行为主义拒斥探讨“内部活动”,只关注外部刺激一反应联结的僵化理论模式,在心理学的发展中,它逐渐被认知一行为取向所替代。于是,心理学领域形成了三足鼎立(精神分析理论、认知一行为理论、人本主义理论仍占据心理研究中的主导地位),百家争鸣(众多新生理论也不断发展自己的理论模型)的局面。另外,随着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引入,这些心理学理论,逐渐脱离了哲学模式,找到了可以用来研究理论和证明(证伪)理论的实验模式,从而走上了科学的道路。依据库恩的范式理论我认为,目前该领域的心理科学处在经历过科学革命的新的常规科学阶段。行为主义经过科学革命被认知一行为理论取代。而精神分析也逐步脱离了起初“解释说明式的”、“不科学的”模式,逐步演化成了新的系统。在这个较为平静的阶段内,心理学家们大都在运用收敛思维,进行规范的科学研究,来搜集更多的信息以支持理论。

2 教育、学习、认知神经领域的发展及其现处阶段。该领域在整个心理学研究领域内最为接近自然科学研究范式,也是心理学进入科学研究阶段的标志。起初在该领域内,始终存在着基于经典条件发射的“认识反映说”和基于康德的“先验论”的建构主义理论。前者认为人机械的对客观环境做出反应,后者则认为人面对同样的世界却会有不同的认知和反应,因为人先验的建构了不同的图示,用不同的图示去接受相同的刺激时,会得到不同的认识。但是,从辩证的角度来看,这两种理论各自都把自己与对立的一方隔离开来并划分了严格的界限,这种做法的机械性和僵化性质就导致了这两种理论都只能靠近却不能触及真理。于是,又出现了调和两种理论的折衷主义,认为认知模式是在对客观世界的反映的过程中形成的,形成后这个认知模式又会反作用于人对客观世界的反映的过程中,成为一个主观的因素,影响这个反映的结果。然而折中主义理论的出现并没有如同科学革命中新理论取代或修正原有理论一样,在科学革命后占据__主导地位,而是呈现了与之前的两种对理论并立的理论存在模式。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生物科学、脑科学以及相关仪器的发展,认知神经科学逐渐兴起。心理学研究认为这样的发展意味着心理学的研究进一步走向了科学化,因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直观,更接近数据驱动的研究模式。而我认为,这种进展与之前的研究模是比较,并不是科学与不科学的区别,而是宏观与微观的区别。也就是说当认知神经科学发展起来以后,心理学的研究就进入了更微观的对心理机制的探索。这就有如从对气体压力的研究进入到了对分子运动的研究。而这种更微观的心理机制的研究能够帮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更宏观的心理活动的本质,宏观的心理活动现象也可引导微观的心理机制研究的方向。依据范式理论:我认为该领域的研究处在将要进行科学革命的规范科学阶段。因为目前在该领域内还在围绕着三种重要的理论进行验证、收集资料和证据的工作。但是这三种理论之间的显而易见的不相容性将导科学革命的快速到来,最终经过理论比较而树立新的更具包容性、正确性、概括性的理论框架。

3 社会心理理论领域的发展及其现处阶段。在社会心理学领域,20世纪中旬,在关于人的行为、情绪、认知及三者联系的层面上,心理学取得了很多理论成果。在我看来,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最符合从现象到本质再到现象的逻辑路径。与前两个领域不同,社会心理学的理论研究并无多少哲学的引导,也未形成几个占据优势地位的理论流派。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不断的把一些日常生活中每天在发生的现象上升到规律和理论的层次。比如,人们常说的“随大流”被心理学家阿西通过实验证明是普遍存在于人的心理和行为中的“从众”规律;比如人们常说的“事后诸葛亮”经实验验证,从个别的现象上升到普遍存在于人的信念中的“后见之明”效应等等。与此同时,菲斯汀格等心理学家还发展出了认知失调、归因偏差等理论来解释人在对客观世界做出反应时,并非遵循纯理性原则,也非完全客观的反映现实并对现实做出反应的原因。我认为从心理学研究范围的普适性、心理学研究对人类行为的解释力、心理学研究的科学性三方面综合考虑,社会心理学领域的研究是最为出色的。与人格领域的研究相比,它更具科学性和普遍性;与认知领域的研究相比,它更具普遍性和解释力。但是依据库恩的范式理论:我认为从发展阶段来讲,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尚处在前科学阶段。因为在社会心理学领域虽然产生了众多受到高度认同的研究结果,但是这些结果多为从现象到规律的提升。即使有一些理论成果,这些理论也只是解释了某一类特殊现象的深层原因。就好比阿基米德发现了浮力,并且用物体体积来预测浮力的结果,这样的发现以及由此得出的浮力定律受到了广泛的接受,但是这并不能构成前科学到常规科学的转折。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形成围绕在这个理论周围的科学范式。这或许与社会心理学所研究的都是特殊类别的现象,而还没有对现象背后的原因进行汇总的缘故。所以目前社会心理学所得到的结论仍处在规律层面而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的理论,不能起到广泛的解释作用,因此这个结论在解释了一个小范围内的现象后就完成了它的解效用,而无法深入的去进行验证。但是,这些研究和结论的得出是有意义的,它们的不断涌现必将导致对规律汇总并上升到高度概括的理论的需求,到那时,社会心理学的理论研究就会迈人规范科学阶段。

4 毕生发展领域的发展及其现处阶段。毕生发展领域研究所关心的是人从受精卵到死亡整个发展过程的特点以及发展过程中各个阶段的特点,该领域的研究与上述三个领域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为该领域关心人的人格、认知、情绪、行为、信念、态度、社会性等众多方面的发展规律。所以该领域不能被归并到上述任何一个领域内,只能单独成为一个研究领域。是又由于毕生发展研究与上述三个领域的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它同时受到上述三个领域内科学发展的阶段的特点的影响。在该领域内,目前广受认可并以形成范式的理论有: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理发展观和埃里克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