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yangk
2015-03-03
1845年,施蒂纳发表了《唯一者及其所有物》一书。在这本书中,施蒂纳提出“我是高于一切的”,我这个唯一者,是绝对自由的主体和最高的存在, 以下就是由精品学习网为您提供的德里达眼中的马克思。
不涉及任何历史和现实。施蒂纳把人生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童年,这时候的人是非精神的,只关注物的现实主义的人;在经过“第一次发现”,即发现了人的精神本质之后,达到了第二阶段,即青年阶段;当人们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按照自己的利益而非青年时期的理想主义行事的时候,他就经过了“第二次自我发现”,成为利己主义的“成人”,即唯一者。在此基础上,施蒂纳把许多不以“利己”为最高价值的社会思想判定为“非人的”、“神人的”予以批判。第二年,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以约占全书十分之七的篇幅对施蒂纳的思想进行了彻底的批判。在德里达看来,马克思对施蒂纳的批判是一次围剿,一次无情的追逐。
首先,马克思取缔了施蒂纳的问题。对于人从童年达到青年时期的“第一次发现”,施蒂纳声称:“从言辞变成形体时起,世界就精神化了,就变幻形体了,就是幽灵了。”世界在言辞的表达中呈现为诸种精神,以精神的面目来看待周围世界,世界仿佛是有形体的幻影和幽灵,如使人敬畏的神、皇帝、教皇、祖国等等。这个时候的精神不是我的精神,是有别于自我的某物。施蒂纳在这里提出了问题:这个某物是什么呢?他试图通过对某物,即外在于我、相异于我的精神的揭示,引领人们认识并摧毁怪影,将诸精神内化到自我中而实现“第二次自我发现”,从而达到“成人”,我,那个唯一者。马克思嘲笑了施蒂纳的问题,认为施蒂纳让精神幽灵化了。他认为,与自我意识和人类同样抽象的概念本质上都是宗教的,自我、怪影、幽灵都是精神的变形。自我就是精神,又何必问“某物是什么呢”?变形,在这里对于马克思来说是没有意义的。
标签:中国哲学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