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人文社科 > 哲学 > 中国哲学

关于性别壁垒成因探究

编辑:

2016-03-22

(三)复杂的现实决定性

1、当前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无形壁垒的继续存在

当前的生产力水平整体不够高,并且发展不平衡。在这种情况下,男性生理优势——体格强壮的优势影响继续存在,这就决定了实质不平等继续存在的可能。同时,男性生理强壮又是造成其心理弱势的一个诱因,他们对无论何种形式的女性的强壮都是难以接受、心生恐惧的,正像劳伦斯·迪格斯所说“男人之脆弱在于其外表之力量;女人之力量在于其外表之脆弱”。

2、家庭劳动分工的不合理也是阻碍女性上升的重要原因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男主外,女主内,女性往往承担着繁重的、没有报酬的家务劳动,如洗衣做饭,教育孩子等。现当代女性也参与了社会工作,但是并没有从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恰恰相反,受到了来自工作和家庭的双重剥削,而人的时间精力都是有限的。当家务劳动分离了大部分女性精力的同时,在工作中的能力将受到制约和限制,这也阻碍了女性的发展。

3、特定的性别教育,造成女性性别认知异化

长期的男权社会的统治,形成了一套自古至今改变甚微的性别教育模式。比如:刚出生的婴儿,就根据其生殖器官的不同穿不同颜色的衣服,玩不同的玩具,选择不同的玩伴等。给女孩往往选择红色、黄色的衣服,而给男孩选择蓝色、绿色的衣服;让女孩玩洋娃娃,却让男孩玩手枪、汽车等玩具;夸奖女孩的词语往往是“漂亮”,称赞男孩往往是“聪明”。最初的教育直接影响了男孩女孩后期性格、思维方式的形成。科学界早有定论,颜色对人的心理有直接的影响作用—红、黄色让人更热情、活泼、感性,蓝、绿色让人更沉稳、内敛、理性;而洋娃娃的选择是让女孩从小就有美的认识,为“花瓶”形象奠定基础,并且让女孩从小就开始接受母性的教育,为以后贤良淑德、相夫教子的女性形象铺路。

这样的教育模式和环境影响,使女性的自我认知也发生了异化。由于受到来自各种渠道信息的不断地、重复的灌输,女性往往就在心理上接受来自于外部的对女性的评价,并且会无意识的向那个方向靠拢,还会产生一些合评判标准的思维,比如:我是女性,我的思维就是感性的,我不适合对理性思维要求过高的职业领域;女人不工作也行;要生一定要生男孩等等荒唐可笑的想法。令人惊讶的是,一些女性被男权社会奴化以后,就变成了制度学派经济学家道格拉斯·诺斯用在“路径依赖存在”实验里的猴子,不仅完成了这一不平等观念的自我强化,还时时刻刻维护这一观念,成为这种道德标准的传播者,身体力行的给身边的孩子灌输这种思想,直接影响几代人。小孩子就是一张白纸,后天的教育、环境影响将她塑造成了人。

这些都印证了作为女性主义创始人之一的波伏娃所说的话,“女人并不是生就的,而宁可说是逐渐形成的”。由此可见,无形性别壁垒的产生主要是社会文化建构的结果。

总之,无形壁垒的存在反映了男女两性关系的不平等地位,社会主义正义概念的中心要求——自我发展的平等权利还只是美好的理想,未能成为现实。“道德面前人人平等”这句话是值得怀疑的,这里的“人人”不是社会所有人,只是符合道德需求的部分人。而作为女人,过去、现在甚至将来经历或将要经历许多不公正,这是多方面原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也是与道德公平正义原则相违背、相冲突的。男女两性之间这一伦理道德关系直接关系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打破“玻璃天花板”,帮助女性突破无形性别壁垒将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由编辑老师为您提供的性别壁垒成因,祝您学习愉快!更多的精彩内容尽在精品学习网。

相关推荐:

试论孔子伦理思想中仁的建构分析

论大学审美文化理念与价值的传承

标签:中国哲学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