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3-12-16
三、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道德教育建设
近年来,随着国家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我国高职院校的各项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由于我国职业教育学科体系建设的滞后,导致出现越来越多的问题,其中,关于高职道德教育的问题更是引起了社会和学校的广泛关注。具体来看,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并不顺利,道德建设效果并不明显,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一)高职德育目标并不切合实际。德育目标的制定需要符合学校的办学目标,符合社会发展,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等等。而现实中,高职院校在制定具体德育目标时,往往追求的是凡事面面俱到,容易忽略主次详略,忽视实际的操作能力。一般来说,高职德育目标强调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尽快适应现实社会,虽然这个目标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共性,但是缺乏对高职德育的针对性。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是培养数以万计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其与“职业”密不可分,可是与普通教育道德目标相比,当前的高职德育目标缺乏职业特色,以及一套切实可行的理论支持和指导。
(二)高职德育内容老化,滞后时代发展。[2]一直以来,高职德育都存在理想道德行为规范和现实道德行为规范之间的矛盾。出于对理想的向往和追求,高职院校将理想道德行为规范定为学校德育的主要内容,并以此作为理论导向,制定一系列的学生道德行为规定。但是,现实社会处在不断地变化之中,一旦高职现实德育工作与理想道德出现相互违背的情况,随之而产生的便是一系列道德观和价值观的失落现象。同时,受到传统思维定势影响,仍然有高职院校将已经落后的现实道德作为学校德育课程的主要内容,导致部分高职院校德育工作与社会现实脱节。
(三)高职德育方法过于繁冗。德育目标最终是通过德育方法来实现的。高职德育的关键在于,如何将一系列附加的外部影响内化为学生主动的内部认知和情感,促使学生积极的优化思想品德行为。而传统的高职德育方法大多是以教师作为道德权威和仲裁者,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和承担,从而导致德育目标的实现程度低,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反复无常。
最后,高职德育过程单一模式化。德育过程的实施充分体现着高职院校德育建设的成果,然而,当前许多高职院校仅仅是沿用模式化的德育过程,通过制定道德管理和惩罚制度,单纯地要求某一方面的形式教育,简单的遵循高压式的德育,缺乏完整的、全方位立体的德育实施体系。
标签:党建行政论文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