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3-11-11
2.3 不同年度间3个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异
对3个品种的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进行变异系数分析(表3),发现变异系数最大的是千粒重,其次是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的变异系数最小。从结果可知,在不同的年度间,产量性状最稳定的是每穗粒数,其次是有效穗数,最不稳定的是千粒重,因此说明千粒重的调控性很大,如果在有效穗数及每穗粒数稳定的情况下,粒重增加,则产量就会有较大的突破。
3 小结
湖北省襄阳市处于南北过渡地带,土壤多为水稻土和黄棕壤,质地以粘壤土为主,生态条件较为特殊,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小麦灌浆期间降雨量偏多且高温逼熟,大多数外引品种不适应本地特殊的气侯条件,年度间产量变异较大。因此,该麦区要想取得丰产、稳产应以有效穗数、每穗粒数为基础,充分提高千粒重,从而在产量上取得突破。
综合本试验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有效穗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但小麦的产量决定于有效穗数、千粒重和每穗粒数三者的乘积,所以如只注重有效穗数的增加可能导致千粒重和穗粒数的减少,从而使整体产量减少[1-3]。在不同的年份间,千粒重的变异系数最大,可调节的力度也最大,因此,千粒重在该麦区有很大的提高空间。很多的研究[5-7]已证明千粒重的遗传力较高,效应潜力很大,显性作用明显,在育种中适合作早代选择;在栽培上主要是通过提高灌浆强度及延长灌浆时间来提高千粒重,比如采取适期早播,保证小麦充足的灌浆时间,增加小麦的灌浆强度。抓好后期浇水,进行适当的叶面喷肥及适当喷施生长调节剂,进行病虫害防治,为粒重增加创造条件,提高产量潜力。
参考文献:
[1] 王建武,王进强,陆加荣,等.不同类型小麦品种产量构成因子分析[J].种子科技,2001(5):281-282.
郑建敏,李 浦,廖晓红,等.四川冬小麦产量构成因子初步分析[J].作物杂志,2012(1):105-107.
孙本普,王 勇,李秀云,等.不同年份的气候和栽培条件对冬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04,24(2):83-87.
陈佳慧,兰进好,王 晖,等.小麦子粒构型性状与粒重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种业,2010(8):58-60.
周淼平,任丽娟,张 旭,等.小麦产量性状的QTL分析[J].麦类作物学报,2006,26(4):35-40.
马华平,蒋志凯,朱红彩,等.小麦亲本千粒重遗传效应分析[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37(3):1-3.
姚金保,王书文,姚国才,等.普通小麦千粒重的配合力与遗传模型分析[J].南京农专学报,2003,19(1):52-54.
周芳菊,陈桥生,张道荣.小麦生育后期施用水杨酸对千粒重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2):4909-4910.
总结:希望农村研究论文:试论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性分析能够给大家的写作带来帮助。
相关推荐:
标签:农村研究论文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