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农村研究论文

农村研究论文: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文化共享工程

编辑:sx_changxl

2013-11-13

【摘要】农村研究论文: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文化共享工程怎么写呢,请看精品学习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

摘  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解决“三农”问题,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问题,也是文化进步的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进一步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从以往的实践经验看,要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要求和目标,必须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充分利用和依靠文化、教育和科技等力量,切实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从而加速改变农村落后面貌,促进农村各项事业的长足发展。

一、农村信息浏览现状

目前农村信息传播获取有四种途径。第一种是影视广播,电影虽然仍在进村,但其信息量等同于杯水车薪,又以文艺节目为主,其科技信息量等同于无,几可忽略;广播以其受电视和互联网冲,处于不景气状态,而针对农村的节目也渐趋减少,农民收听广播的习惯因电视而改变,村级广播喇叭转播新闻的惯例也停滞了;电视是农村获取各种信息的主要媒体和途径,以内地和沿海地区计,占比率约为80%,但它仍以文艺信息为主,其收视群体针对的是城镇居民,专门针对农民的节目也有,但与农民占国民总数的比例成反比,电视农村节目的缺乏给其它媒体留出了发展空间。第二种途径是报刊,虽然是传统信息媒体,但受众率却一直很低,只作为村级干部专用读物存在,而多数村未养成报刊留存习惯,农民基本浏览不到,这一途径利用率太低,形同虚设。第三种途径是民间口传,这种形式虽历史久远,其内容却与发展农业基本不关联,尽管有乡镇农技站从中搭桥,但口口相传的信息意义并不适宜“三农”发展。第四种途径是文化共享工程,因这一方式与受众率最高的电视、传播最便捷的互联网“联姻”,又是农民乐意接受的音像形式,其发展前景很大,只是目前因基站建设数量少,尚未形成规模,这种易于农民接受、服务性能强的传播媒体发挥的作用还不明显。

二、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优势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实质,是对优秀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整合,利用覆盖全国的网络服务系统,实现全国范围内共建共享,“共享工程”具有诸多优势特别适合在广大农村推广应用。

(一)科技文化信息资源十分丰富

截至2004年底,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字资源已经达到30TB,这相当于375台硬盘为80G的电脑的全部容量。这些资源汇集了全国的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艺术研究机构、艺术表演团体等机构的各类优秀文化信息资源,包括各种类型的文化信息资源精华以及贴近大众生活的现代社会文化信息资源。普通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地访问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主页,直接享受资源内容服务。这个浩大的工程,不仅是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创新工程,也是惠及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而农村版则注重农村和农民的需求,在抢眼位置推出了农业新书、农业科技、农事指南等栏目,可以让农民及时了解相关信息。

(二)全部资源免费服务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最大好处在于全部资源都是免费使用的。“共享工程”属于政府向全社会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这些优秀文化的版权问题已通过政府协调、社会捐赠、获得授权、支付费用4种途径得到很好地解决。

(三)资源传输方式灵活多样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利用互联网、卫星宽带网、资源镜像和机顶盒等方式传输科技文化信息,让广大群众可以不受地域和时间限制,使用文化共享工程资源。对于偏远农村地区文化共享工程的资源也可按照用户需求,提取信息包,刻制成光盘,提供服务;而对于不具备局域网的基层中心,可以配合使用机顶盒,将数字信号转化为模拟信号,通过电视接收,也可以使用离线阅读器共享。

三、农村文化共享工程建设设想

目前文化共享工程虽已初具规模,基本形成了贯通全国的共享网络,但延伸触角到行政村的百不有一,使得这一朝阳产业发挥不出应有的效用,因此农村基站建设势在必行。基层基站可分为三级,即县、乡、村,这是农村文化共享工程的基础,是纲,纲举目张,农村文化共享工程这张网便活了。

(一)县级基站建设

县级和乡级基站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尤其县级基站是集管理、维护、通讯等功能于一身的地方集控中心,因此县级基站建设必须有高素质、高水平的技术人才和优良的技术设备。县级基站建设功能是否齐全、职责是否到位,是整个农村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的关键,只有县级基站建设标准了,才能带动乡村两级基站建设良好。

(二)乡级基站建设

乡级基站建设略同于村级基站,只是增加了本乡辖下的行政村通讯功能,作为国家方针、政策、路线等信息的集散点,快捷全面地传播到村级基站,甚至到农户。这一功能,县级基站亦有,乡级只作为备份应急用,与县级基站结合起着“双保险”的作用。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