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其它社会学论文

其它社会学论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现状与途径

编辑:

2013-11-14

首先,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与时代特征相结合,确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文化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其次,中华传统文化自觉地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中华文化历史悠久,深入人心,其中的精华经过历史地不断洗礼与扬弃,在人民日常生活中得以代代相传,已然内化为我们民族独有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它有创化日新、生生不息的文化生命,所谓“天地之大德曰生”;它有刚健中正、自强精进的文化品格,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它有迎难而上、顺势而为的文化智慧,所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它有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的文化胸怀,所谓“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

但好的传统,也有可能因为时代的变迁而出现问题,特别是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快速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传统文化在适应新形势方面需要赋予新的解释与转换。所以,接受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指导,结合当今时代特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适应新形势、新要求,“阐旧邦以辅新命”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等方面要有所作为。

第三,中国文化乐于借鉴西方文明优秀成果。西方文化植根于古希腊文明传统以及“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等,以理性精神、逻辑思维见强。我们可以吸收其理性、分析、逻辑、科学、思辨的一面来弥补自身的不足,同时发挥传统文化以修身为本、家庭为根、国家为重、和谐为贵的一面,以之弘扬自身文化优势,弥补西方文化缺点,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相互借鉴,相互补益,顺应人民的要求,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强国道路。

但我们的文化强国道路不是排斥、取代别国的文化发展道路。世界只有一种文化存在时,“一花独放不是春”,无益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不同文化的呈现是人类对于自我完善的道路的不同选择。这不同道路的选择不是上天的预先设定,只是人类在实践的过程中,因环境、人种、传统、创造性等等情况的区别而偏重于不同的方向。但终究这些都是人的文化、人类的文化、是人类共同体中优秀的一部分,所表现出来的差异放在整个人类社会的背景下,也只是阶段性的不同部分的差异,其本质是植根于人类进步的需要,最后要达到的是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允许和鼓励多条道路的探索,“百花齐放春满园”,各种文化“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只有这样,才能构建一种不同文明和文化共存发展的和谐世界。

三、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人文化

我们创造自己的文化,应当把自己放在文化里面,因为我们无一不是此文化所化成之人,个人的生命与文化的生命是相通的。同时文化又在人的实践过程中生成,人是文化的创造主体,文化不是与人无关的客观独立存在,它的形成和作用都有赖于人的活动。马克思恩格斯说“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贯之于文化领域即说明文化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总和,体现人的精神生活关系,而个人既受这种关系的化成,又在自己的实践中给这种关系以一定的影响。

我们建设先进文化的目的就在于创造先进的文化环境和文化内容去育成先进的个人,这就是人文化的含义,即“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的宗旨是为人服务,为人生服务,为人民服务,这就决定了只有真正给群众精神生活以指导的文化才具有价值意义。它在任何时候的建设发展都不能脱离人的生命实践,恰恰是在人的生命活动中,文化才能显示其强大的力量。要把文化与活生生的人结合起来,以文化承载的价值、道德、智慧化人之心、养人之性、怡人之情,使人真正有所发展。通过发展“人”这个主体,从而发展家庭,发展社会、国家和世界,反过来又以发展了的家庭、社会、国家和世界来发展个人。文化的人文化过程就是人的发展过程,脱离人的文化、不能化成人的文化是僵死落后的。人文化要避免人的物化、异化,当科技、金钱或其它存在物取代人成为发展的目的时,人类文化便也面临终结。

社会主义文化所倡导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是外在的僵死的,而是内在于生命的动态发展的;不是“隔岸观火”,而是身在其中;不是把世界、人生、价值以结构化、机械化、公式化的方式叠加,而是贯通在相互联系、绵绵不断、生机活泼的生命发展过程中,我们的文化应是 “生命的学问”、“生命的智慧”,自始至终无不洋溢着生机活力,特别是注重人的德性人格、价值理想的选择和提升。

文化建设的人文化内在地要求以人为本。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就是国家社会”、“人是人的最高本质”,人文化就是“以人为本”,而“以人为本”,说到底是以“人”为一切文化的基础。人既受文化的化成,又对文化有所创造。在我们自觉的文化创造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根本,以人为动力,以人为目的。以至于家庭、单位、社会、国家等一切方针制度、活动行为的安排实施都要符合人的价值需要,都要从尊重生命、爱护生命、发展生命出发,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总结:其它社会学论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现状与途径到这里就全部结束了。

相关推荐:

其它社会学论文:浅谈参与民主与协商民主之辨

其它社会学论文:试论服装视觉营销中的橱窗设计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