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其它社会学论文

其它社会学论文:从“幽灵寿星”现象看战后日本家族结构的变化

编辑:

2013-11-14

战后日本家族形态最大的变化就是从大家族向核家族转化。所谓的核家族(nuclear family),就是仅仅由夫妇二人与尚未成婚的孩子构成的家庭,也就意味着“父母、祖父母、已婚孩子夫妇”不在一起共同居住的家庭形态。核家族(nuclear)这个术语最先是由文化人类学者G.P.Murdock于1949年在《社会构造论》中首先提出且使用的。在这个术语普及之前,仅有夫妇和未婚的孩子构成的家庭被称为“夫妇家族”。但是,日本在国势调查中早就开始使用「核家族世帯(かくかぞくせたい)」这个词语,而且在正式的行政用语中也将「核家族(かくかぞく)」作为一个标准用语来使用。与核家族意义相对的对义语为「直系家族(ちょっけいかぞく)」和「复合家族(ふくごうかぞく)」,还有一个囊括了这两个概念的用语叫做「大家族(だいかぞく)」。

所谓的直系家族是指,夫妇二人和一个已婚的子女、以及子女的配偶和他的子女(孙子)共同生活的形态,也就是夫妇二人与父系(母系)的直系长男(长女)夫妇共同生活的家族形态。而复合家族则比直系家族的构成更加复杂,是由夫妇二人和几个已婚子女和子女的子女(若干孙子)构成的一种家族形态。

四、家族结构变革的原因——晚婚化、高龄化、少子化

由于晚婚化和未婚化而导致的一个人单独居住的增加和婴儿出生率的降低是家族人数减少、即家族结构变化的一个不能忽视的因素。加之日本社会高龄化的加剧,导致了老年人单独居住的情况增多。据调查显示,日本社会在近30年来,25岁以前结婚的女性和25岁以后结婚的男性不断减少。由于接受高等教育的女性增多,日本女性在社会上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结婚年龄不断推迟,选择不结婚的女性也逐渐增多。而由于24小时便利店等的普及,使得日本男性即使不结婚也不觉得生活上有什么不便之处,因此也不觉得结婚十分必要。与其匆忙结婚,不如对未来的人生有一个明确的规划以后再结婚,这种思想在现在的日本年轻男女中非常普遍,因此晚婚化和未婚化逐渐加剧。另外,就算是结婚以后,对于要不要生孩子的问题,很多日本年轻人认为并不是十分必要。况且在育儿、孩子的教育方面负担较重,这也被认为是日本社会少子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另一方面,自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日本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问题日趋突出。日本的厚生省公布的调查当中,1990年,户主在65岁以上的家庭为658万户,仅仅10年的时间,这个数据到了2000年就猛增到了1114万户,预计2020年将会达到1728万户。在有65岁以上的老人的家族构成当中,从1980年到2000年的20年间,与子女共同居住的比例从69%大幅下降到了49.1%。另外,老年人独居的比例从8.5%上升到了14.1%,老年夫妇单独居住的比例同样从19.6%上升到33.1%。

五、家庭养老功能弱化

家庭结构的这种变化必然导致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老年人在家庭中无法得到很好的照顾。前面已经提到,日本的“家”制度在战后实际上已经瓦解,同样家庭结构的变化和家庭规模的缩小也已经使日本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出现了瓦解和分化的趋势,因生育率下降(少子化)等因素而导致的子女减少和居住方式的代际分离,使得子女对老年父母的照料产生了许多困难。居住方式的代际分离,意味着健康不佳的老年人在经济供养之外还面临生活不便、照料不够、精神苦闷等问题。子女数的减少将不可避免地削弱现代家庭的养老功能,特别是家庭生命周期进入空巢阶段,身边没有子女,家庭的养老功能实际上名存实亡。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战后日本的家族结构和规模变化如此之大,加之日本社会高龄化进程加快等其他社会原因,出现“幽灵寿星”现象也是十分正常不过的事情了。进入21世纪以后,日本的高龄化将会进一步加快,这必定会给其社会带来深远的影响,如何完善家庭的保障功能仍然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同样,中国也面临着进入高龄化社会的问题,日本的一系列经验教训和新举措都有待于我们吸取和借鉴。

总结:通过阅读本文不知大家是否写出满意的其它社会学论文:从“幽灵寿星”现象看战后日本家族结构的变化,更多内容请点击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其它社会学论文:浅谈参与民主与协商民主之辨

其它社会学论文:试论服装视觉营销中的橱窗设计

标签:其它社会学论文

上一篇上一页12下一页下一篇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