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笔者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1987年“六一”前夕,参加一次县里独生苗家长座谈会听到一些独生子女家长说,如今常为独生苗苗爱吃零食、乱花钱而伤脑筋。无独有偶,不久,笔者在县师范附小采访,又听说这所学校进行美德教育时,开展“节约一分钱支援四化建设”的竞赛活动,有422名儿童参加了存款,存款数额达到6855。68元。而且县工商银行还特意为小朋友开办“一分钱起存儿童存款专柜”,学校也将星期六下午的少先队队日活动定为存款日。一个星期六的下午,笔者经过县城凤凰大道储蓄所门前,一群刚从储蓄所出来的小朋友正争着看谁的存款多.笔者立即取出照相机,拍下了这感人的瞬间,这张图片先后被<<人民日报>>、<<信息日报>>、<<妇女之声报>>和<<江西教育>>、<<金融时报>>等多家报刊杂志采用日本朋友—一日中友好协会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协会会长福田一郎先生,看到<<人民日报>>1987年8月4日第三版上的这则图片报道后,还特意给县师范附小的校长写信说,他深为中国孩子们的行为所感动。从这里看到了中国儿童的美好心灵和高尚美德。并告诉校长先生,他已将孩子们把节省每一分钱视作一种美德的新闻图片收入了他的珍藏。从这件事中,笔者也深深体会到新闻处处有,新闻记者只要做有心人,经常注意和留心周围事物的细微变化,就可以见微知著,一触即摄,在不显眼的小事中发现“大”新闻.新闻敏感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靠读几本教科书能够解决的问题,它要新闻记者自己长期地、脚踏实地在新闻实践中去磨练,不断学习,不断总结提高.我们新闻界的老同志把它归纳为“五多”:多学、多问、多听、多看、多想。新华社社长穆青同志1979年在河南省新华分社的一次记者会上,关于新闻敏感的论述,有这样一段话:记者的新闻敏感,归根结底……在于思想解放,多学习,更多地关心社会,关心人民,才能发掘很多新闻题材。当然这不是一两天就能做到的,要不断地努力”,这都是培养新闻敏感的经验之谈。外国有些记者也认为:“敏感来自勤奋”、“懒人当不了记者”,这些话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值得我们很好借鉴。
以上就是由精品学习网为您提供的新闻传播论文:浅析电视记者的新闻敏感,希望给您带来帮助!
下一篇:新闻传播论文:记者怎样报道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