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yangk
2015-09-29
学术界一般将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西方女权主义批评分为美英派与法国派。 详细内容请看下文浅析女性的语言。
美英派注重社会批判,张扬女权主义大旗,强调女性文学传统,尝试从女权主义的角度建立一个女性文学模式。伊莱恩·肖瓦尔特艾伦、莫里斯及桑德拉·吉尔伯特等都是美英派的重要人物。兴起于70年代末的法国派植根于语言学,注重语言批判和心理建构,倾向于对其他批评思潮进行批判吸收,埃莱娜·西苏、朱莉娅·克利斯蒂娃、露丝·伊利格瑞等法国派主将与一些男性批评家诸如萨特、拉康、德里达等都有思想上的密切联系。相对于美英派,法国派显得较为温和,更注重形而上的理论阐发,而避免贴标签和命名,尤其拒绝使用主义之类词语。
埃莱娜·西苏、朱莉娅·克利斯蒂娃、露丝·伊利格瑞这三位对跨文化的女权主义思想具有重大影响的法国女理论家在倾向性、观点以及风格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是她们把后索绪尔的语言学、精神分析学、哲学、符号学和解构主义看成是理解在语言、阅读和写作方面性差异的最有效的途径,都对语言及语义的生成变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法国女权主义主要有两个理论来源:雅克·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理论和雅克·拉康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解构主义化。为了更好地了解法国女权主义文论的主张,我们有必要先对德里达和拉康的相关理论进行一个简单的介绍。
德里达之前,在法国盛行的是列维·施特劳斯开创的结构主义思潮。结构主义者认为,意义是在二元对立中产生的,比如,“黑夜”的意义是在与“白天”的对立中确立的。而德里达对此持否定的态度,他认为,意义产生于一种能指的在场与其它能指的缺席之间的开放性关系。在德里达那里,语言像一个无限的网,网上的成分不断交换和循环,没有一个成分受到绝对的限定,但每一种东西都受到其它东西的牵制和影响。德里达利用语言学的要义,批判了西方文化两极对立的思维习惯,这种思维习惯将人类的特性分为男性和女性,将事物分为正面和反面。在这种情况下,妇女被置于男性的对立面和从属地位。他从语言结构中找到了批判这种两极思维系统的理论依据,提出了多元的思维方式,解构主义的任务就在于揭露和拆除使二元对立得以成立的逻辑和术语。德里达的这种对语言中意义的全新认识启发着法国女权主义者,他对二元对立和菲逻各中心主义的解构态度,更是直接影响了法国女权主义者对于男女二元对立的态度。
标签:汉语言文学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