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yangk
2015-09-29
指瑕作为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学批评话语.是针对文章或文学作品而言的.指的是指出其中的缺点、毛病并说明理由这种批评方法的形成与我国古代名实论的哲学思想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 下面是试论中国古代文论中的批评话语。
刘勰《文心雕龙》第四十一篇将“指瑕”专门作为一种批评方法单列出来.足以见其重要。由于其在我国古代文论着作中出现的形式大多都较为零散,所以,后人在总结整理时往往忽视了还有这样一种批评方法存在
上个世纪“五四”时期和五、六十年代,由于西学东渐潮流和苏联文论的影响.我国的文学理论着作中古代文论话语几乎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西方文论话语方式.翻开国内较有影响的文学理论教材,都没有提到这个概念.像指瑕这种虽然重要但在古代文论中本来就不显赫的批评方法更是不见提及。中国文论现代化过程中与古代文化、文论的断裂现象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为此.学界曾经展开过激烈的讨论.重续古代文化与文论的血脉、重建中国文论话语,激活古代文论的阐释能力,使之在面对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现当代文学现象时焕发新的生命力已成为普遍共识本论文正是在这一前提条件下.本着重新认识与挖掘指“瑕批”评这一中国古代文论话语并使之在当下文学语境中重新获得批评有效性的目的.回到古代文化与文论的语境中,追溯整理指瑕批评的涵义、类型、方法与意义,从而为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和中国文论的重建在文学批评的局部范围内做出有益的尝试
瑕.本指玉上的斑点或裂痕.比喻事物的缺点或人的过失、毛病。指瑕,就是指出缺点或毛病。《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乃前日:‘璧有瑕,请指示王。”’这是指瑕的初始含义.是针对玉器而言的。《御制孝经衍义序》卷六十三《天子之孝.论官材铨选》:“司马光奏日:‘为政,得人则治。然人之才或长于此而短于彼,虽皋、夔、稷、契各守一宫中人,安可求备?故孔门以四科论士.汉室以数路得人.若指瑕掩善,则朝无可用之人;苟随器授任.则世无可弃之士。”这里.是针对人的缺点的指瑕。
后来,指瑕被运用到文学批评领域。刘勰在《文心雕龙·指瑕》篇中最早从理论的高度专门对这种批评进行总结并举 例指瑕.为后人作出了指瑕批评的示范。它是我国古代文学批评中常见的一种批评方法.常穿插于诗文小说评点或诗话等文学评论着作中。在刘勰之前,就有人涉及到指瑕批评的内容,如陆机在《文赋》中就提到:“或仰倡于先条,或俯侵于后章。或辞害而理比,或言顺而义妨。”说的是文章前后互相矛盾,言辞与文意不能相称:又“必所拟之不殊,乃暗合于曩篇。虽杼轴于予怀,怵他人之我先。苟伤廉而愆义,亦虽爱而必捐。”说的是文章中会有雷同前人的现象,若有雷同,近于盗窃,必须舍弃,还指出其他一些文病.只不过没有明确提出来指瑕的概念罢了。
标签:汉语言文学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