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文学论文 > 其它文学论文

浅谈微博公共事件发生机制

编辑:

2015-10-16

“名人”被围观,议题得以扩散。一直以来,演艺界、体育界的明星都是广受关注的对象。但是,随着公众关注的话题由边缘向主流靠拢,一些领域的专家、学者也成了公众关注的对象。利用“名人”自身的影响力和对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他们关注的话题成为公众广泛关注和讨论的议题。在这种情况下,“个人议题”极易转化为“公共议题”。

“微博打拐”的发起者就是这样的公众人物。最早发起微博“接力寻人”活动的《凤凰周刊》首席记者邓飞曾以一系列深度报道震惊海内外,网友评价他是“一位敢说、敢干、正直、仗义、可爱的记者”;而发起“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于建嵘教授,更是被誉为“中国底层民意的真实代表”,以关注弱势群体和农村问题、为农民维权而广受追捧。这些网络意见领袖在公共领域的言论之所以能影响到公众的关注取向,与他们的个人影响力有很大的关系。

“名人”发起倡议,线上线下联动。微博集图片、视频、音乐等内容于一体,“名人”们利用这一技术平台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救助模式。于建嵘教授发起的“随手拍”活动中,无论是以个人身份注册的用户还是组织群体,都可以发布乞讨儿童信息并配以照片,提供被拐儿童资料,受害者家属也可以发布寻人信息。通过这样的倡议,网络与现实的界限消融,网络上的信息在现实社会中作为重要线索成为解救被拐儿童的关键。事实证明,线上线下的联动配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截至2011年2月底,利用微博提供的线索,公安部门已经成功解救了5名被拐儿童。

“名人”聚合网络民意,形成舆论场。微博时代是“庶民的狂欢”,信息的泛娱乐化和平庸化倾向容易使主流声音淹没在众多无意义的呻吟之中,从而造成对某些社会问题的弱介入。同时,“打拐”问题主要涉及弱势群体的利益,这些群体的生存状况在传统媒体的报道中往往处于“缺席”的地位,难以形成关注的强势。专家、学者型的名人通过微博传播的信息,初始可能只在小范围内产生影响。但是他们的声音一旦经过微博这个“放大器”的放大,就会变成强有力的呼声,并在短时间内形成网络的舆论场,从而引起公众、媒体乃至权力阶层的关注,也弥补了传统媒体在议程设置中的不足。

编辑老师在此也特别为朋友们编辑整理了微博公共事件发生机制

相关推荐:

浙江广播电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论文 

试论自嘲与批判论文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