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文学论文 > 其它文学论文

浅谈新媒介环境与网络青年亚文化现象

编辑:sx_yangk

2015-10-23

亚文化是一种意义系统、表达方式或生活风尚,它们与占主导地位的文化相对立,是由从属结构地位的群体发展起来的。 详细内容请看下文新媒介环境与网络青年亚文化现象

亚文化的内容反映了从属地位的群体企图解决产生于广泛社会关系中的各种结构矛盾。由青年群体所创造的青年亚文化对主流文化具有一定的颠覆性和批判性。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伯明翰学派学者对英国工人阶级青年亚文化进行了深刻的研究。他们从意识形态和阶级立场的角度出发,认为青年亚文化是阶级文化的一部分,构成了对英国主流文化和霸权的反抗。“亚文化代表着边缘群体和弱势群体如工人阶级、黑人、亚裔、女性的特殊抵抗方式,表征了一种反霸权的意识形态,惊世骇俗的风格标志着资本主义共识的破灭和瓦解。”①亚文化对霸权的挑战间接地表现在风格之中。青少年制造出独特的符号系统:音乐、文学、舞蹈、行动和暗语等,通过风格来协商他们的阶级存在。赫伯迪格(Dick Hebdige)认为“风格”是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反抗与矛盾的嵌入与展现都位于现象的最表层,即符号层面……”②赫伯迪格把亚文化风格形象地描述成“噪音”,认为它干扰了资本主义中霸权的顺利实现,破坏了资产阶级苦心经营的共识。英国学者桑顿(Sarah Thornton)出版了《俱乐部文化:音乐、媒介和亚文化资本》,指出了亚文化与主流文化以及媒体之间更为复杂的关系,亚文化不仅表现为对主流文化的抵抗,也表现为一种妥协。被收编的亚文化利用流行时尚(当下的风格)换得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不同程度地失去了抵抗性。

互联网是网络亚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传统媒体时代,青少年用报纸、广播、电视、艺术等平台营造亚文化圈子并进行身份确认;新媒体时代,青少年则是用数字化的技术和符号创造新的亚文化。以下列举几种常见的网络青年亚文化形式。

网络语言。网络语言异常丰富,大致包括:1.基本网络新词,如BBS、跟帖、汗、囧;2.中文拼音缩写,如GG(哥哥)、BS(鄙视);3.英文缩写,比如I服了U(我服了你)、Q(Cute的音译,可爱的意思);4.数字,比如886(拜拜喽,再见的意思);5.谐音或方言读音,比如粉(很)、筒子(同志);6.模拟词,如吼吼、嘻嘻等,表示笑声;7.动漫术语,如达人、御姐;8.特定的语言风格,如咆哮体;9.流行词句,如“给力”、“神马都是浮云”等。网络语言简洁、新奇、不合乎规范,青少年则用它们表达个性、张扬内心。娴熟使用网络语言的人是经常使用网络的网民,因此网络语言成为一种身份认证。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