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4-04-29
“我的以这些不同地方为背景的小说,大都受了一些这些地方 的影响;风土人情、语言——包括叙述语言,都有一点这些地 方的特点。”他笔下的主人公几乎都是受苦受难的下层小人 物,和尚尼姑、中小学教员、卖卤味的、药店伙计、挑夫、锡匠……汪曾祺用优美的笔致给与他们中国的传统美德,寄托着 作者所赞美的扶危济困、相濡以沫的中华人文精神.
汪曾祺是从情感上而不是从理性上认同儒家的“仁爱”思 想的。孔子的“仁”是以亲子之爱为人类学心理情感基础的, 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爱人”“泛爱众”“老者安之,朋友信之, 少者怀之”等仁学理想。这种讲人情的、朴素的人道主义精 神,是汪曾祺小说叙述的主要情感动力。这种“仁爱”的情感 倾向在汪曾祺的小说创作中,构成其作品的世俗文化氛围、人 物行为方式以及人物形象的精神内核。在《大淖记事》中,我 们看到锡匠们在十一子遇到水上保安队的非法殴打时,揭竿 而起,自动组织起来上街游行,在世俗的情谊中生发出一种高 尚的原始正义,而这种原始正义与他们日常的行为方式密切 相关,他们平时相互之间从不抢生意,若是合作做活,工钱也 分得很公道,这其中联系着他们对于“仁爱”的理解,在他们 看来,人和人之间应该平等相处,应该以仁爱之心对待自己、 善待别人、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源自于儒家的“仁爱”观念, 汪曾祺不仅赞扬普通人重义、重情、爱人的美好情怀,而且对 于他们纯真自然的人性表现形式给予了热情的肯定,同时对 那些不合理的人性形式表示了深深的同情和悲哀。《鸡鸭名 家》中的炕房师傅余老五是孵小鸡的能手,孵小鸡,对他来说 并不仅仅是一种技巧,而是一种高于生产之上的精神创造,在 孵小鸡的那几天,他“尊贵极了,也谨慎极了,还温柔极了…… 他聚精会神,身体的各部全在一种沉缅,一种兴奋,一种极度 的敏感中,用他的感觉判断一切,炕房里暗暗的,暖洋洋的,潮 濡濡的,笼罩着一种暧昧的缠绵怀春似的异样的感觉”。余老 五身上也有着一种母性,他体验着一个一个生命正在完成.
标签:现代文学论文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